冯丕让。
冯向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李淅
站在黑龙江省穆棱市下城子镇悬羊砬子山上,抗日英烈冯丕让的孙子冯向斌,手掌轻轻拂过斑驳粗粝的岩石,仿佛能触摸到历经八十年时光仍滚烫的印记:“这是爷爷曾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地方。亲手触碰这片土地,就像在与爷爷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冯向斌近日专程从南国鹏城飞越千里回到家乡黑龙江,参加在穆棱市下城子镇举办的“重走英烈路 再续抗联情”研讨会。
冯丕让是抗日战争时期吉东地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历任林口县奎山区抗日救国会会长、中共奎山区委书记、穆棱县抗日游击队长、抗联第五军军部副官长,并先后兼任抗联稽查处处长、抗联第三、四、五、六、八、九军驻牡丹江岸克斯克(今依兰县土城子的喀上喀)总稽查处处长等职。1941年,在穆棱县下城子镇被日本守备队杀害,年仅45岁。
2015年8月24日,民政部公布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冯丕让名列其中。2021年,为弘扬冯丕让烈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穆棱市政府在下城子镇孤榆树村,庄严竖立了一尊刻画冯丕让腿部重伤仍英勇战斗的雕像。
冯向斌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已定居深圳多年。他的人生轨迹看似远离了白山黑水,但灵魂深处那簇东北抗联精神的火焰从未熄灭。
他如同一位执着的时光守护者,每年坚持回到黑龙江,沿着爷爷当年的足迹踏查、寻访——从穆棱市下城子那片铭刻着爷爷牺牲印记的土地,到四道河子沟、上雷锋歧、猴石沟大顶子山、悬羊砬子山……他的脚步踏遍了爷爷曾战斗过的山山水水。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各有关党史馆,他埋首故纸堆,一丝不苟地考证每一段与爷爷冯丕让和抗联相关的历史。“时间越久,真相越珍贵。守护这些记忆,就是守护一个民族的根脉。”冯向斌语重心长地说。
他的守护行动从不孤单。冯向斌曾与众多抗联后代紧密携手,积极参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东北抗联文物征集工作。一件件承载着烽火记忆的珍贵物品,经他们协助寻访,最终在国家级殿堂庄严陈列,无声诉说着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战史诗。
冯向斌深知,抗日英烈的名字不仅仅要镌刻在英烈名录上,更应活在后继者的奋斗中。“希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这面旗帜,永远有人扛下去,让东北抗联精神的火种代代相传,永不熄灭。”冯向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