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上“龙头新闻” 看“龙头理论大家谈”
马 楠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一个重点任务是“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目前,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经举办了37届。从哈尔滨2010年获得联合国授予的国际“音乐之城”称号以来,音乐文化正在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标签之一,也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资源禀赋之一。着力建设文明城市,哈尔滨市应充分发挥音乐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底蕴持续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当前,黑龙江省着力实施冬季冰雪和夏季避暑旅游两个“百日行动”,推动特色文化旅游实现全域全季可持续发展。实现从冰雪游到四季游,要开辟特色文化旅游“新赛道”。黑龙江不仅有冰天雪地,还有城市特色文化这座亟待发掘的“富矿”,比如哈尔滨的音乐文化、大庆的石油文化、伊春的森林文化等等。其中,哈尔滨的音乐文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深度挖掘哈尔滨音乐文化资源,系统谋划和开发音乐文化特色旅游,将推动实现哈尔滨乃至黑龙江全域全季特色文化旅游。
音乐文化特色旅游由于其文化特质具有极强的融合性,既可以深度发掘打造主题游,也可以与冰雪游、避暑游等黑龙江旅游特色产品、品牌线路有机融合,延展特色文化旅游的宽度和精度,为旅游增加文化味儿,使特色文化旅游的体验感更加丰满。
除文化旅游外,音乐文化在第三产业的其他领域中也可以大有作为,如音乐教育培训、音乐演艺会展、音乐出版发行,以及在年轻受众中广受欢迎的音乐周边产品开发等。可以充分整合省内尤其是哈尔滨的音乐文化产业资源,以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群力)等文化地标为中心,建立音乐艺术文化产业园或音乐文化小镇,集中优势力量打造集旅游、教育、传媒、展陈、制造、出版、销售等为一体的音乐文化产业链,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提升城市形象和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调动文化这一重要因素,以文化魅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以文化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黑龙江省各城市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开发空间和潜力巨大,如果加以充分挖掘利用,不仅可以转化为产业增长点,还可以全方位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高城市的整体文化层次,进而提升城市的形象和魅力。如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从外在层面,以哈尔滨大剧院为代表的音乐文化建筑群构成了城市文化新地标,成为旅游打卡地和文化集散地,构建了城市音乐文化从历史走向今天的平台;从内在层面,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为代表的音乐文化系列活动夯实了城市文化内核,使城市音乐文化内涵得以延续和传承。可以想见,当一座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城市呈现在广大中外投资者和游客的面前,一定会极大激发其投资、兴业、旅游、求学甚至移居的愿望,也必将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文化是涵育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进而提升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以音乐文化为代表的艺术文化,在激发人的审美能力乃至创造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艺术文化渐渐成为人民大众的刚需,成为教育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黑龙江各地正逐渐形成喜爱和欣赏音乐艺术的社会风气,剧院、音乐厅等文化场所成为许多市民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首选地,这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当社会中的高雅艺术逐渐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低俗文化就会失去市场。音乐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当广大市民对音乐文化的欣赏和喜爱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其审美能力和水平也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文化素养也随之养成和提高。要借助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这样的机会,进一步加大音乐文化传播和引导力度,将广大市民的自发文化行为转化为自觉文化行为,进而营造全社会的文化风气和氛围。
(作者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