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8月4日至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放下手机读会儿书”阅读夏令营在佳木斯展开。来自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的十名学生,在三天时间里,走进汤原县、桦南县及佳木斯市的红色场馆,通过深度沉浸式阅读体验,在历史场景中感悟红色精神,让阅读的种子在行走与思考中生根发芽。
合照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依托“放下手机读会儿书”公益文化品牌,联动全省各地以阅读研学,推动青少年读书行动深入开展。本次活动以“给我3天时间,还你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为主题,佳木斯作为活动第二站,力求引导青少年在体验中了解历史,爱上阅读。
“阅读”成为每日必修课
每天清晨7点左右,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便准时在教室响起。晨读成为了三天旅程的序章。
8月4日的开营仪式上,黑龙江日报的编辑向学生们分享“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真谛,呼吁孩子们在研学中与书本深度对话;黑龙江少儿出版社的编辑向孩子们赠送了图书与文创产品,让阅读更有乐趣;校领导深情寄语,把手机屏幕的荧光转为书页的墨香,希望学生用阅读打开历史。学生代表带领宣誓,“静心阅读,用心灵感受英雄的信仰”的誓言,为阅读夏令营赋予了精神底色。
晨读
阅读是一条串联起红色历史的纽带。在大亮子河森林公园抗联密营遗址,“情景阅读”环节,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朗读《抗联英雄故事》中“雪地行军”片段——文字里的严寒与坚韧,与脚下密营遗址的斑驳痕迹相互印证。在土龙山暴动遗址,“读书角”活动让孩子们与当地名师共读相关历史节选;在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和东北抗联雕塑馆,结合参观感悟,阅读《三江文化探秘》相关章节,眼前实物让书本知识更入心入脑。
活动还特别安排了图书馆读书交流会,让孩子们分享自己书中的精彩片段。夕阳渐沉时,晚读的书本轻轻“合”上了一天的行程。
“红色实践”为阅读注入灵魂
在行走与参观间,阅读的深度与实践的温度进一步融合。
在桦南县博物馆,学生们化身历史侦探,在博物馆寻找到了书本上的“文物”。“这是我找到的七星兵工厂机床,用于造枪支,抗战时为了防止落入敌人的手里被掩埋……它不仅是生产工具,更是抗联顽强抗争的精神象征。”站在七星兵工厂机床前,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学生鲁成昱为大家介绍道。除此之外,学生们还找到了抗联战士使用的狗皮帽子、抗联战士使用的步枪等,通过自己的发现,他们深刻理解了书本上“十四年艰苦斗争”的分量。
参观
在汤原县博物馆、桦南县博物馆、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东北抗联雕塑馆,珍贵的文物、生动的讲解、虚拟眼镜模拟的战斗场景,都成为解读红色经典的“活教材”。学生们通过“文物侦探”、“口述史记录”等活动,将阅读获得的知识与眼前的历史实证相结合,对英雄精神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和领悟。
阅读习惯随红色记忆扎根
8月6日,在佳木斯市迎来夏令营收官之旅。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内,“这里就是东北抗战的主战场。”富饶老先生拿起手中的《三江文化探秘》,对围坐一旁的学生们缓缓讲起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的艰苦斗争历史。东北抗联雕塑馆里,孩子们不仅聆听了英雄事迹,更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书中读到的抗联故事,红色精神在阅读与表达中得到铭记。
富饶老先生给学生讲历史
三天的夏令营行程紧凑充实。孩子们放下了手机,捧起了书本,走进了历史。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学生郝梓汐在参观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后说:“旧址里前辈们为家园奋斗的模样,让我懂了安稳多珍贵。好好读书,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参观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
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教师张日告诉记者,她认为“放下手机读会儿书”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十分有意义。尤其现在是信息时代,同学们关注手机时间比较多,平时也经常有家长反馈,对于如何节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很苦恼。这次暑期的夏令营不仅孩子参与进来了,家长也间接参与其中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放下手机”的好机会,也能够让孩子们的注意力从“方寸屏”转向“万卷书”。
学生们在沉浸式阅读与红色实践中,将“爱国、奋斗、担当”的种子埋入心田,三天的阅读训练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进而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伴随他们茁壮成长。“佳木斯市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此次活动走进佳木斯,我们特邀了抗联将领后人,抗联研究会专家为学生们沉浸式解读历史,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开展‘放下手机读会儿书’活动,利用现有载体和资源,探索更加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放下手机读会儿书’品牌活动更加深入人心。”中共佳木斯市委宣传部出版和版权管理科科长王贵德说。
记者:杜清玉;摄影:杨闯 杜清玉;视频:杨闯 杜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