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立春访谈 | 隋荣与《摩电车》:一部儿童文学的创作与使命

    image.png

    立春:隋荣老师你好,恭喜你小说获得了大奖并出版,请你介绍一下《摩电车》的出版情况。

    隋荣:关于《摩电车》的出版,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2021年我创作了《摩电车》这部小说,2023年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条信息,是第五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征文启示,我按照征文上提供的邮箱把小说投了出去。11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一位女士打来的。她说她是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想了解一下《摩电车》的状况。她问我是不是叫隋荣?我说是。她说你是不是《摩电车》的作者?我说是。她问我《摩电车》的手稿是否还在我手中?我说还在我手里握着。她说这样很好,说这部小说不要再投了,过几天,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的结果将在网上公布,到时候会给你一个惊喜。2024年1月,天天出版社在公众号上公布了获奖结果。我看到了《摩电车》的名字,而且还获得了金葵花奖,是这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中最高的奖项。5月,我跟天天出版社签订了合同,11月,《摩电车》出版上市。在京东、当当等各平台上均有销售,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出版的。2025年7月,我在京东网上搜索了下,竟然有95家图书专营店在售卖《摩电车》这部小说。小说描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哈尔滨,一个叫泥鳅的少年为地下党传递情报的故事,是一部大人孩子都可以阅读的红色好书。

    image.png

    立春:我翻看了一下你的作品,《摩电车》是一部以哈尔滨为背景的儿童文学作品,你为什么要选在哈尔滨,为什么要以冬天抗战时期的哈尔滨为背景创作这个故事?

    隋荣:我是在哈尔滨出生、长大的,对哈尔滨有着深厚的感情,哈尔滨是座美丽的城市,1897年随着中东铁路修建而兴旺起来,曾建有各类教堂70余座,是当时十大国际化都市之一,被誉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哈尔滨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曾发生许多抗击日寇的英雄故事。其中代表人物有杨靖宇、赵一曼、李兆麟等,我把《摩电车》这部小说里发生的故事选在哈尔滨,以儿童的视角展现出哈尔滨人民英勇抗击日寇不屈不挠的精神。关于《摩电车》这个故事,为什么要选择在冬天,我们知道冬天是寒冷的,尤其是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大烟炮”肆虐。故事的背景放在冬天,一方面是气候给人们带来的寒冷,另一方面是日寇占领哈尔滨,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比天寒地冻还要残酷。、冬天接头时对暗号的情节也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故事性和艺术性。

    image.png

    立春:你的构思是什么样的,2021年开始写到2024年11月出版,这三年当中你是怎么修改和完成的?

    隋荣:多年的写作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不管到哪里都要善于观察,收集一些资料,说不上哪个资料会引起你的灵感。在创作《摩电车》这部小说时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讲述了一个孩子早晨上学没有赶上摩电车,他怕上学迟到,就扒摩电车,有时一辆摩电车上会扒四五个人,而且还是冬天。当我在一篇资料里查到东北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之说时,我眼前一亮,很快这部小说就构思出来了,再结合过去我去过的虎头要塞、东宁要塞,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对侵华日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小说写完后,我进行了多次修改,在编辑的帮助指导下,经过精心打磨,最终完成。

    立春:曹文轩老师在序言里这样写到,何为文学,文学何为?……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是因为人们发现文学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摩电车》获得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这个大奖的获得和出版具有他的现实意义,也有他的历史意义。那么,作为一个作家你的使命担当是你获奖的必要条件,《摩电车》的含金量和评价是很高的,你怎样看待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隋荣:我以为一个作家应该是心事很重的人,他思考和创作一部作品应该是经过缜密的谋篇布局,他是以反映探索人性和社会的变迁为己任的。一个作家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必须要不同于常人,如何通过社会的表象去揭示出其内在的影响、事物的走向和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作家应具备的特质。反映生活,写出人性的复杂性,表现出社会中美好的事物,引导人们追求光明是一个作家的责任。当然,要写出好作品,一个作家也要具备较高的水准,不仅仅是对语言的驾驭、技巧的运用、框架上的构建、典型环境的营造、细节上的精准把握以及情节发展的脉络,更重要的是作家个人内在的修养,这直接关系到一个作品的优劣,关系到一部作品的品质。因此,我要强调的是一个作家的修养,要有一种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哈尔滨看望父母,都要到老道外的“圈楼”去走一走看一看。“圈楼”曾经是当地百姓的主要居住场所。每次去,我都要在那里待很久。《摩电车》这部小说写完后,当改到后记时,我的眼里盈满了泪水,我不敢说我有多大的责任感、使命感,我只能说我尽力了,尽可能真实地再现那时的生活,表达出老百姓的爱国情怀和喜怒哀乐。

    《摩电车》简介

    故事发生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哈尔滨期间,在哈尔滨道外有个叫泥鳅的孩子。一次捉迷藏时,他偶然遇到了身负重伤的庞叔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庞叔叔将一封信交给泥鳅,嘱托他帮忙送出。这一事件将泥鳅推向了风口浪尖,使他成为日本侵略者和我方地下组织争夺的焦点。日本侵略者想方设法从他手中夺取情报,而我方地下组织则暗中保护他,帮助他屡次化险为夷。经过多次试探和接头,泥鳅逐渐认清了敌我双方的真实面目。在同伴田螺的协助下,他成功与我方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并出色完成了情报传递任务。

    小说生动塑造了泥鳅机智、勇敢、顽强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下,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精神。同时,庞叔叔、刘霄云等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和人民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也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本文作者:立春,资深媒体人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