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要向着光的方向,就算跌倒也会重新起航,把眼泪都变成闪亮的光,照亮心底最柔软的地方......”7月17日晚,悠扬的歌声和欢快的笑声点亮了安达市任民镇的夏夜。“村里的孩儿”6周年时光音乐会在任民镇中心学校草坪激情上演,音符乘着晚风掠过校园的每个角落,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着青春的动人交响。
时光音乐会
李平和张雨,任民镇中心小学的两位“90后”音乐教师,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走向越来越广阔的音乐舞台。音符伴随着“村里的孩儿”一路快乐成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们两人先后在2016年和2018年以特岗教师的身份走进任民镇中心小学。“我们俩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想为农村的孩子做点什么。”回忆起当时组建音乐班的心路历程,李平和张雨十分感慨。他们本着“为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做点啥”的初心,一拍即合,在2019年成立了“村里的孩儿”音乐班。“音乐班的LOGO是我设计的,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再加上‘村’字的首字母C,寓意着村里的孩子们飞出农村,飞向更广阔的未来。”李平说。
老师和孩子一起歌唱
“刚开始,我和张雨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唱歌特别好听,对旋律的掌握也比较准确。”李平他们俩一直认为音乐是学生成长之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想法是好的,组建音乐班的过程未免会有一些曲折。“我们先是征得了学校领导和各个班级老师的同意,当时我们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为了满足音乐教学需要,就用自己的钱购买音乐教学设备,为贫困儿童购置乐器,利用业余时间外出进修学习。”张雨说。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把吉他,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淘到一些二手的便宜吉他送给孩子们,就是这些三五百元的吉他陪着音乐班走到现在。李平和张雨每天利用中午饭后一小时时间教学生们练习声乐或弹奏吉他,6年来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俩执着的脚步从未间断。
不断登上新的舞台
面对有音乐天赋和热爱音乐的乡村孩子,李平和张雨一边教授学生,一边思考音乐教学的方向。近几年,他们改编了多首流行歌曲,并把记录孩子成长的视频传到网络上,改编后的歌词不仅正能量满满,还融入了不少“家乡元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暖阳下我迎芬芳,为家乡把歌唱,黑色的土地多么宽广,养育了我成长……”“你温暖了祖国的天空,可我们却不能相拥,那保卫边防战士如此光荣,是感动……”“我不会再自卑,我不怕学习累,每当考试来临的时候,我会笑应对……”这些爱唱歌的村里娃俨然成了家乡的“小小代言人”,有外地网友听到歌曲后,留言感慨:“因为一群孩子,认识一座城市。”
用照片定格和音乐有关的日子
从最开始的跑调,到勇敢地开口,再到唱响全国,淳朴的农家孩子在音乐班里找到了音乐这个一生的朋友,也找到了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被深藏心底的那个最自信的自己。承载着儿时的梦想,两个人怀揣着不曾减退的热忱、执着的心,6年来的倾情教授、陪伴,创编正能量的歌曲教孩子们演唱,使孩子们从不会唱、不敢唱到唱出校园,唱出绥化,唱出黑龙江,唱响全国,让一群渴望放飞梦想而又缺少舞台的农家孩子从此变得朝气蓬勃、阳光自信。2024年,李平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李平和张雨选择把绚丽的青春时光扎根于农村教育事业,影响着一批批音乐班孩子的人生走向,用美妙的音符,演绎着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用信念为学生的前行竖起了航行的灯塔,用爱心为学生的心灵注入了澄澈的清泉,用行动为学生的飞翔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句“就是想为孩子们做点儿啥”的朴素愿望,让孩子们在美妙的旋律中唱出精彩的人生,唱出梦想最美的样子。
(图片、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张睿格 记者 董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