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湿地里的舔犊情深

    □文/摄 本报记者 郭俊峰

    5月14日清晨3时45分,记者一行三人抵达齐扎公路3公里处的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在饲养员徐惠引领下,向着湿地腹地进发。约半小时后,在不远处的一片水面上,L371号雄性丹顶鹤正趴在鸟巢里孵化一枚蛋,身边一只刚破壳一天的丹顶鹤雏鸟被温暖的羽翼庇护。

    今年3月13日起,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新一轮繁殖期。至今,已观察到15对散养丹顶鹤筑巢产卵,孵化雏鸟24只,成活了14只。

    近年来,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实施湿地保护法,用法治力量推动湿地保护提质增效。生态文明理念在保护区落地生根,通过采取长效补水机制、生态移民搬迁等方式,丹顶鹤野生种群不断壮大。保护区形成了“散养鹤繁育”和“放飞逃逸”两种人工繁育鹤的野化路径,累计已有约400只丹顶鹤野化成功。

    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郭玉航说:“我们先后实施完成了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搭建起‘天地空’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网络可视一体化监管平台,将野外巡护执法、科研监测、宣传教育、视频监控、森林草原防火、资源管理等工作内容全部纳入。目前,监控覆盖面积达到860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9%。”

    5月初夏,在扎龙湿地内,天更蓝、草更绿,野化的丹顶鹤在这里飞得更高。

    小丹顶鹤在茁壮成长。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