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 》 中国画 刘振铎
在黑龙江文学馆的一角,摆放着一册干净素雅的留言本。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用笔尖在那里挥洒炽热的情感,如同流淌出诗意的泉水,温暖着心灵,触动着灵魂。
我喜欢每天安安静静翻阅这些留言,细细品读,当文字与我的思想产生共振时,我会充满力量。小小的本子里写满热忱、真诚的话语。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每一句话,都是情感的流露。这些跨越千山万水的文字,都是写者情感的直接体现,充满着对文学的爱、对哈尔滨的爱、对祖国的爱。
黑龙江文学馆不仅是黑龙江的文学地标,它更是传承龙江历史文化,延续龙江文学文脉,推动龙江文化建设与宣传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它以独特的魅力展现这座城的精神风貌,承载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来到哈尔滨的外地游客,每每到这里都会写下热情洋溢的话。这里为何让人留恋?哈尔滨何以打动人心?有游客这样写道:“作为外地人,来到哈尔滨,我徒步行走很多街道,慢慢喜欢这座城市,这里的人热情、大方,这里的人坚毅、无畏,我爱这片土地。”
“辽阔的龙江大地,蕴藏着独有的龙江文学,我们的文学工作者们啊,愿你们能把这片土地的故事,书写在笔尖,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一位来自北京的高中生写道:哈尔滨是一座很美很有文化深度的城市,原来,哈尔滨的夏天也很热,不仅是天热,心热,文字也很“热”。
还有一位专门为文学馆而来的外地游客,他说:“迟子建、萧红都是我喜爱的作家,感谢这片土地培养出这么优秀的作家,让我了解东北文化及东北民俗,阅读就是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窗,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这些不加修饰的朴实的话语就像一粒无形的种子,蕴育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给予我们温暖、信心。这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感谢你们用文字表达爱,也谢谢你们的认可和鼓励。
留言本上还有很多充满趣味的卡通画;带有拼音或孩童笔体的心愿和祝福;洋洋洒洒自编的诗词……这些可爱清新的语言和画,就像萦绕在耳边的微风,吹起心底阵阵涟漪。
我曾亲眼看见一位耄耋老人,他背着行李袋,一头银发,脸上布满褶皱,架着一副老花镜,在抗联文学展区,全神贯注、饱含深情地注视着。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目光坚毅,仿佛眼神中承载着世间难言的故事。他的双眼闪烁着晶莹的泪花,那是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无声地流淌。我来到他身边,递上一方纸巾,他忙说道:“谢谢小姑娘。”然后用颤抖的声音说:“这些人啊,不容易啊!太苦了!”
我沉重地点点头,然后微笑着看向他,问道:“您是本地人吗?听口音不像”。
“我是安徽的,老家是黑龙江的,在这儿生活了三十多年,这里,变化可真大啊!”老人语重心长地说。
“您要不要写点什么,我们有留言本,可以写些感受。”
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点头默许,我带他走到留言处,他拿起笔思索了许久,然后坚定流畅地写下:“不忘来时路,不惧风浪高”。每一笔都情真意切,蕴藏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或许,他经历了那段极其残酷而艰难的生活;或许,他感动于先烈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或许,那展板中有他熟知的人;或许,他也是一位老兵。我没有问,因为他的眼泪已经诉说了血与火的历史,我不想勾起他痛苦的回忆。
哈尔滨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哈尔滨传承着历史文脉,积淀着城市文明,多元并蓄、开放包容地迎接四方宾客,将哈尔滨的故事经久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