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从容一生,优雅一生
    读《杨绛传》

    《杨绛传》/吴玲/青岛出版社2021年6月

    □冬凌

    杨绛本名杨季康,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才子钱钟书的夫人。2016年5月25日,她优雅地走完了105年的人生。《光明日报》曾写道:“杨绛先生一生正直淡泊,与世无争,诗书气蕴赋她豁达与坚韧,让她安然度过历次劫波。她的学人气度、文人风骨,为这喧嚣躁动的时代奉献出一种温润慰藉。”

    韵中生韵,香外生香。杨绛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皆是饱读诗书之人。父亲杨荫杭曾在北洋大学堂、上海南洋公堂、早稻田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父亲有思想、有魄力,深深影响着她。她自小便好读书,品学兼优,名列前茅。于她而言,她钟情于图书馆。她和丈夫对于图书馆的热爱近乎痴迷,两人给牛津博德利图书馆起了有趣的名字“饱蠹楼”。她热爱文学,一生投身于文学创作,一生与文学、翻译为伴。她在学问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自己的丈夫,钱钟书正是看过她的《弄假成真》后,忽而生出写长篇小说的念头,这才有了后来世人所知的《围城》。

    鹣鲽情深,琴瑟和鸣。杨绛与钱钟书携手度过了人生的大半生时光。邂逅斯人,杨绛笔下初遇钱钟书是“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布底鞋,戴着一副老式眼镜,满身儒雅气质”;钟书笔下的第一面是“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命运的安排巧妙绝伦,表面上波澜不惊,稀松平常,却暗地里藏着剪不断的情丝。他们相伴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读书、访学、生活,在异乡的日子里,他为她做早餐,她为他做羹汤。后来“杨绛”与“钱钟书”五个字,两个人拼凑成了“我们”,又变成“我们仨”。杨绛一生都在工作,但她一生唯一不改的工作却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杨绛谈到英国作家奥斯汀时说:“沃尔波儿有一句常被引用的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奥斯汀是凭理智来领会,把这个世界看成喜剧。”她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很难说到底哪一方面才居于主导地位,但就人生态度而言,她也同奥斯汀一样,以喜剧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所遭遇的一切。日本人问讯,她沉着冷静将他们引进客堂,自称倒茶,快步到楼上将《谈艺录》稿子藏好,镇定自若;流年之中,困顿之中,杨绛被下放干校,她不卑不亢,创作出《干校六记》;话剧《称心如意》上演,在上海一夜成名,可她还是一点没变,照旧顾家烧饭洗衣……英国诗人兰德有这样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就是杨绛先生。苦难常有,心态常和,她从容面对一切,抬头挺胸地走到终点。

    垂暮之年,她把生命的尽头称为“回家”,阅遍世间沧桑,经历跌宕起伏,送走了挚爱的丈夫和心爱的女儿,她将所得稿酬版税全部捐给了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在这个世上,她是浮躁社会中的智者,她从容而优雅的身影永远留在了读者心中,照亮着前行的人们。致敬杨绛先生……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