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七绝诗浅释》/沈祖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
□朱延嵩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唐人七绝诗浅释》,是以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同题书稿为底本,在原附录《旧释二十三首》之外,新增附录《七绝诗论》汇编而成。从《七绝诗论》到经典学术科普读物《唐人七绝诗浅释》,展示出学术传承、研究转化、学术价值实现的内在路径。
书作者沈祖棻先生是著名教育家,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有“当代李清照”美誉。其主要代表作有《別》《赠孝感》《妥协》《早早诗》等,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对于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语古典诗歌和祖国整个的古典文学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那些脍炙人口、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的诗歌,都是千百年来的文学才子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们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值得后人努力地发掘。她不仅总结概括出古典诗歌在内容功能、形式表现和创作要求上的特点,还对其中的重要分类七言绝句有更为独到的见解和分析。
作者认为,七言绝句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它以最经济的手段来表现最完整的意境或感情。以短小的篇幅来表达丰富深刻的特征决定了它在创作中必须比篇幅较长的诗歌更严格地选择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摄取其中具有典型意义,能够从个别中体现一般的片段来表现。因而它所反映出的就往往是生活中精彩的场景,强烈的感受,灵魂底层的悸动,事物矛盾的高潮,或者一个风景优美的角落,一个人物突出的镜头。在多数七绝诗的杰作中,这种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乃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存在。
谈到唐诗,都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在书的引言部分,作者对七言绝句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作了介绍,对各时期的代表性诗人进行了“扫描”。而在书的主体部分,更是以名家代表作逐首评析的形式,为读者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写作特点、同类诗比较等方面,深入阐释名家的诗作。
有“诗夫子”之称的王昌龄,以边塞诗成名,而其反映宫廷妇女生活的作品也同样值得关注。如《长信秋词》中“金井梧桐”一首写她们长夜的寂寞,“奉帚平明”一首写她们失意的悲哀,“真成薄命”一首写她们虽曾一度受宠,随即又被抛弃的不幸命运。对于这些不幸的妇女们,诗人是饱含着同情的眼泪来描写她们的。王昌龄善于用含蓄的手法来反映深刻的思想感情,特别耐人寻味。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格豪放,有凌越世俗的精神。他的七绝诗中成就最高的还是一些赠别、怀古、游览之作。其中表现对朋友深厚情谊的,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历史上的盛衰兴亡,有着强烈的感慨的,如《越中怀古》《苏台览古》;对祖国壮丽的山河充满热爱的,如《下江陵》等名篇都千古传诵。在不少的七绝诗杰作中,李白那种天马行空般的精神面貌和行云流水般的艺术手段紧密结合。他的无意求工而浑然天成的作品,对于美感不同的读者,往往具有同样的魅力。
按照这样的阐述逻辑和叙述安排,作者将唐代四个时期的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一一列举开来,书中浅释部分即重点推出了37位诗家的极品之作,分别从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加以剖析,使读者对唐代七绝诗的精妙之处深入了解和掌握。在唐人的和唐以后作家的作品中,常常有许多在题材、主题、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各方面相近或相反的,作者将能与正文所列诗歌进行比较对照的作为书的附录,在横向连带中不仅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对进一步提高欣赏与写作能力有所裨益。而本次出版增加的《七绝诗论》手稿的录入本,更勾勒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一书的基本脉络,体现了东南诗学的渊源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