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曲静)前不久,绥化市一劳务派遣公司退出本行业,但其服务的中国能建绥化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却并未受到影响。在人社部门的指导下,另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立即无缝衔接,原有及接续的劳务派遣公司、用人单位、劳动者共同签订“四方协议”。物业经理李建军表示,这让员工队伍保持稳定,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运转。正在执勤的保安张立君表达了员工的心声:“虽然换了劳务公司,但我们不担心被裁员,有了这个协议,我们不但工作连续不断档,工资、待遇都没变。”
这个让企业员工双受益的创新模式,就是绥化在全国范围内首推的“四方协议”防范裁员风险模式,该项创新入选省营商环境局创新实践案例汇编。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绥化市立足市域发展实际,聚焦劳务派遣行业规模性裁员风险问题,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政策研究,创新推行劳务派遣行业“四方协议”模式,通过引导原有及接续的劳务派遣公司、用人单位、劳动者共同签订协议,建立权责清晰、运转顺畅、保障精准的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助力被派遣劳动者早日就业及快捷维权,筑牢劳务派遣行业和谐劳动关系。
为确保该模式有效落地实施,绥化市采取一系列落实举措:一是市人社局依托省劳动关系预警系统,充分发挥劳动关系协调员和网格长作用,对劳务派遣行业的劳动关系变化进行实时、精准监测。一旦发现有规模性裁员等重大劳动关系变动情况,市人社局将主动介入,积极引导原有劳务派遣公司、接续劳务派遣公司、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四方签订“四方协议”。该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确保原有劳务派遣公司与其他三方无任何债务纠纷,接续劳务派遣公司保障劳动者在新岗位中待遇及工龄的延续性,用人单位保障劳动者在派遣企业更换后维持岗位及待遇不变,劳动者自愿从原有劳务派遣公司辞职转至接续劳务派遣公司,从而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关系的平稳过渡。二是针对劳务派遣行业常见劳动纠纷问题,该市加强对用人企业劳动保障制度和劳动合同的日常检查,及时调处劳动人事争议,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企业经营秩序。三是市人社局强化与市工商联、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等部门协作,落实劳务派遣单位公示制度,推进实名制信息化管理,推动部门数据共享,加强对劳务派遣企业用工情况监管。四是构建劳务派遣行业诚信体系,定期公布相关情况,为劳动者提供公平稳定就业环境。
目前,该模式已在黑龙江省推广应用,累计为16家劳务派遣公司及用工企业有效化解了劳务派遣行业规模性裁员风险,惠及4200余名劳务派遣人员,为用人企业节约成本46万余元,为支持企业发展和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供强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