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丹 赵浩华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关农村老年人幸福生活,事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强化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满足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优化空间布局 强化供给能力
加强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从顶层设计层面强化农村养老服务制度保障,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今年,《黑龙江省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实施方案》出台,建议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细化农村养老服务配套支持政策,夯实农村养老服务基础,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重点难点问题。
持续优化基本养老服务机构空间布局。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化不足。建议各地市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老年人口状况等因素,分级编制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整体方案,加快城市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向县区、乡镇拓展延伸,逐步形成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主干网络。
稳步推进养老服务管理能力升级。实施农村养老服务提升工程,优先推进农村养老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项目,及时掌握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引导优质中医药资源融入农村养老服务。
推动服务创新 强化优势互补
大力扶持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降低养老成本、弥补老年群体情感缺失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建议总结推广泰来县、海伦市等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经验,在村域范围内,推进“不离乡土”的互助养老服务。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建设具有长者照护、日间照料、卫生医疗等功能的互助幸福院,引导推动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农村养老服务。数字经济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强大支撑。加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的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智慧养老提供硬件基础。聚焦农村老年人多元化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积极开发健康辅助设备、智能居家设备、智能监护设备等产品,为农村独居、空巢、留守老人提供居家安全守护。
激活多元要素 强化协同配合
加快推广长期护理险。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为长期失能人员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齐齐哈尔市作为国家首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稳妥有序推进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建议总结试点经验,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障险范围,提升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能力。
充分发挥市场要素作用。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议培育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对相关企业在资质审批、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聚焦黑龙江省夏季气候凉爽、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吸引社会资本着力开发候鸟式养老、田园养老等康养新业态。发挥黑龙江省绿色有机农业优势,开发杂粮、食用菌等“适老型”产品,逐步提高健康养老产品质量和效益。
吸引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整合社区(村屯)、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机构等服务资源,对特殊老年群体开展巡访探视、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发挥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用,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服务农村老年群体。发挥对口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帮助解决农村老年群体生活照料、适老化改造等实际问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黑龙江大学】
调研小结
在村域范围内,推进“不离乡土”的互助养老服务。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建设具有长者照护、日间照料、卫生医疗等功能的互助幸福院。培育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对相关企业在资质审批、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