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峰 本报记者 刘大泳
群众利益无小事,佳木斯市各相关单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实际行动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让佳木斯市的民生答卷有“厚度”更有“温度”。
“以前用水高峰期,做饭洗澡都得抢,现在拧开水龙头,水24小时不断!”桦川县新城镇玉丰村村民们笑着说。这一变化,源于佳木斯市水务局对农村供水工程的持续攻坚。
近年来,佳木斯市水务局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从“源头到龙头”全链条发力。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089处,自来水普及率达99.87%,水质合格率100%,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跨越。“群众诉求就是命令。”佳木斯市水务局水土保持与农村水利水电科工作人员张旭东坚定地说,“针对部分村屯管网老化、水压不足等问题,各县水务部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逐户排查症结。”
“我家的燃气灶坏了,换得非常及时。”家住欧亚小镇小区的李大爷行动不便,旧灶具使用多年、故障频出,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上门服务,为李大爷更换新灶具,并耐心地讲解使用方法。
“市住建局持续开展燃气惠民改造工作,计划为市区城市特困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7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免费更换燃气灶具500台。”佳木斯市供热燃气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姚炳锋介绍。
近年来,佳木斯市纪委监委坚持抓行业、带系统,成立纪委监委、政府“双专班”,横向强化参与单位调度,纵向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三责”贯通协同。注重做实“后半篇文章”,把监督执纪与堵塞漏洞、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制发纪检监察建议117份,推动卫健、民政、教育等职能部门健全完善制度104项。实施账单化推进,建立“市委派单、部门接单、纪委督单、群众评单”的“四单联动”机制,聚焦办好民生实事,与20家职能部门建立会商联审机制,共同研究民生实事具体观测指标。发挥派驻机构近距离优势,嵌入式监督,全过程跟进,推动职能部门积极主动对接上级主管部门,高质效办成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保障城市燃气安全、优化民生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等民生实事429件。
为破解企业办事“反复跑、来回跑、多次跑”的堵点难题,市营商环境局以整治民生服务事项办理流程不便捷问题为切入点,紧扣企业需求精准发力,延伸服务触角,构建起覆盖全市域的“市县乡”三级企业服务网络体系。通过主动感知企业“急难愁盼”,兜底解决发展困境,成功打造出企业可感可及、可见可信的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