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惠暄
近年来,鸡西市恒山区始终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统筹“六方”联动,强化“四方”协同,推动“八个老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统筹联动 筑牢养老服务工作根基
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明确区委社会工作部、民政等职能部门、乡(街道)、企业(慈善组织)、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六方”责任链条,构建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组织领导工作体系。一是高位统筹推进。成立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领导小组,健全养老服务全行业信息联动、协同、共享机制,统筹养老服务制度建设、行业规划、行政管理,形成“区级主导、部门落实、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二是党建引领赋能。建立“党建+养老”组织网络,整合部门和乡(街道)党员力量,组织开展党建引领“双报到”点亮老年群众“微心愿”和“党员+志愿者”活动,收集老年人微心愿142个,完成微心愿96个,以党建引领助力养老服务效能提升。三是资金保障有力。明确各类养老补贴发放标准、对象范围与资金来源渠道,依据不同养老项目实际需求,科学合理调配资金,区级财政全力保障高龄老人津贴、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补贴等发放,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协同 凝聚养老服务多元合力
明确志愿者、网格员、家属、老年人“四方”责任人在养老服务中的角色定位与履职要求,形成责任明晰、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志愿者服务责任。组建8支“银铃悦享”等志愿队伍,推动志愿者与独居、空巢老人“1+N”结对帮扶,今年以来开展生活照料、心理慰藉、代购代办等志愿服务140余人次,推行志愿服务与养老需求精准对接。二是明确网格员管理责任。将养老服务纳入网格员职能范围,落实“每日巡查、每周走访、每月建档”制度,动态掌握老年人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信息,协调解决老年人就医用药、生活照料等问题130余件,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联动解决”。三是落实好家属照护责任。开展“最美家庭”“孝亲敬老家庭”评选活动,选树一批以代成林、夏同芬为代表的孝亲敬老先进典型,宣传引导家属履行赡养义务。组织医疗机构开展“照护培训”,覆盖400余人,提高失能老人居家照护质量。四是激发老年人主体责任。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规划、监督评价等工作,收集养老服务建议86条,推动公共场所适老化完善改造等事项落地。建立“老年人自我服务”机制,发展互助小组31个,覆盖老年人2302人,形成“以老助老”互助模式。
务实高效 彰显养老服务民生温度
聚焦“补短板、提品质、强关爱、见长效”,加大工作落实推进力度,建立健全“八个老有”服务体系,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精准兜底保障。全面落实保障政策,享有城乡低保老人2068人,发放高龄津贴4731人、特困老人救助金401人、失能老人护理补贴15人、残疾人护理和生活补贴870人,全力保障老年群体基本生活,推动“老有所养”。二是优化医疗服务。促进域内5家医疗机构与11家养老机构签约合作,签约率100%,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健康建档率、管理率100%;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2023年鸡西市恒山区人民医院开设了老年医学科,累计提供上门“居家护理服务”420余人次;打造鸡西市首家“老年医学安宁疗护中心”,开设病房60间、床位102张,累计收治患者1371人,推动“老有所医”。三是丰富文体生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各类老年文体活动20余场,累计参与老年人两万人次;开展“端午墨香浓”系列活动,组织离退休干部和老年人报送书画、篆刻、版画展览作品44幅、摄影作品50组,推动“老有所乐”。四是促进终身学习。以离退休老干部为示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和收看专题报告会、老干部大讲堂21次,开展“送学上门”活动16次;开办鸡西开放大学恒山分校,开设老年人声乐、舞蹈、器乐等课程,累计授课96节,惠及2800余人次,推动“老有所学”。五是倡导作用发挥。以乡(街道)、村(社区)老年党员为核心,组织老年党员开展创新理论、政策解读等宣传宣讲20余次。成立“银龄人才库”,吸纳5名低龄老人参与社区治理,涌现出一批以罗有才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五老”人才志愿服务工作在龙江先锋公众号刊发报道,推动“老有所为”。六是抓实安全保障。部门协同,齐抓共管,持续强化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着力构建安全舒适环境;为274户独居、空巢等老年人免费发放适老化智能产品设备,构建“人防+技防+智防”立体化安全网络;开展“反诈护老”专项行动,举办反诈专题宣传39次、制作反诈宣传短视频两部,推动“老有所安”。七是加强设施建设。依托村(社区)闲置场所建成日间照料室11个、农村幸福院24个,实现老年照料场所村(社区)全覆盖;计划总投资435万元,谋划养老服务建设项目10个,计划建设养老服务中心3个、养老服务站7个,构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推动“老有所居”。八是提升服务品质。选定助老餐厅两家,为居家老人提供就餐服务6000余人次;筹集资金30万元,为10家通风不畅养老机构设计安装通风系统;争取养老服务提升项目,建设家庭养老床位67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202人,解决经济困难家庭中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居家照护需求,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推动“老有所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