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文/摄 王旭东 本报记者 刘大泳
“现在的社区服务场地真敞亮,整洁干净,唱歌跳舞有了专门的活动室,我们玩得都很高兴。”近日,刚刚修缮一新的汤原县振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里欢声笑语不断,居民姜大娘和社区“开心娱乐团”成员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汤原县环城社区由原有办公用房面积470平方米,改造提升为1987平方米环城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并嵌入养老综合服务,打造成邻里服务中心。
“大家印象中的办公室不见了,现在党群服务中心几乎都是居民共享的空间,服务群众面积占总面积的95%。大家不仅能体验丰富多样的活动,还能来这里唠家常,随时都能找到社区工作人员,有问题第一时间就能解决。”汤原县环城社区主任马玉菲说。
实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去一改”以来,县社区党委已累计将6660平方米办公面积打造为便民服务功能区,85%以上的社区场所用于为民服务,场景更加多元,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日均接待居民400余人次,充分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场地问题解决了,如何把空间利用好,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品质,是社区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汤原县社区党委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等形式,累计收集建议1100余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便民有缘·1314”社区服务品牌。把每月7日定为社区便民服务日,9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联合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同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便民服务活动,通过“微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小幸福”。
“群众需要什么,便民服务就提供什么。我们在便民服务日精心安排了爱心义剪、健康义诊、缝补衣裳、法律援助等多个免费便民服务项目,实现精准服务,不仅丰富了‘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内涵,也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和机关党组织党员的为民服务热情,真正从‘小切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汤原县振兴社区主任那昕钰说。
改造后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添置了休息椅、沙发、茶几等设施;便民服务台提供了饮水机、雨伞、充电器等物品;多功能室成为开展书画、棋牌等娱乐休闲的公共活动场所;儿童之家成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阅览室成为家长和孩子的辅导站……
服务面积增多了,办公面积缩小了。为保证办公质量和效率,县社区党委坚持探索创新,对办公区域进行了合理划分,以“亲民、便民、惠民”为理念,推行“全岗通”服务模式,打破条线工作壁垒、培养全科社工,坚持“一人在岗、事项通办”,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
汤原县社区自统筹规划9个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布局以来,通过“三去一改”,即去行政化、去办公化、去形式化和亲民化改造,让居民在“家门口”“楼底下”就能享受一站式便民服务。一个个集养老休闲、文体娱乐、协商议事、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共享空间,正在成为更多群众的“幸福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