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发展为城市美化夯实生态基础,图为城区公园一角。资料片
□本报记者 孙伟民
“十四五”的五年,对百年煤城鸡西而言,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鸡西人以“立足煤、不唯煤、跳出煤、超越煤”的智慧与勇气,书写了一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动教材,让这座老工业基地焕发出“多元支撑”的蓬勃生机。
转型并非抛弃根本,而是对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鸡西没有简单“去煤化”,而是深耕“煤头电尾”“煤头化尾”。全市生产煤矿产能突破2000万吨/年,这不仅是量的稳定,更是质的飞跃。龙煤鸡矿公司150万吨合作煤矿、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电厂等大项目的有序推进,标志着煤电产业向着更高效、更清洁的方向迈进。煤电装机规模达109.4万千瓦,为区域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也让供暖季的天空更加湛蓝。
“点墨成金”,新兴产业撑起半壁江山。煤炭的“黑”是鸡西的底色,石墨的“黑”则绘就了鸡西转型最璀璨的亮点。“十四五”期间,鸡西石墨产业实现了从“论吨卖原料”到“论克卖产品”的惊人跨越。规模以上石墨企业达32户,形成9大产业链条,深加工制品产能高达67万吨,这组数据背后是产业层次的本质提升。
更令人振奋的是技术突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超充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石墨烯纺织材料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这些产品正是当下新能源电池、高端新材料领域的宠儿。国家级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15个“国字号”“省字号”石墨科创平台落户鸡西,让创新动能在这里汇聚。昔日伴生于煤炭的“黑石头”,如今已成为驱动鸡西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生物医药产业异军突起,产值较2020年增长95.6%。珍宝岛药业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鸡西刺五加”入选省级消费名品区域品牌,将“小药材”做成了“大产业”。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突破百万千瓦,使鸡西成为全省新能源产业链最全的地区,绿色动能澎湃不息。
数字化转型为传统产业插上翅膀。城山煤矿“5G+智慧矿山工厂”入选国家《2025年5G工厂名录》,成为全省煤炭开采行业的标杆。井下无人作业、远程智能操控,让煤矿开采走向“安全智能”,这是鸡西“智改数转”最生动的注脚。
从“煤城”到“石墨之都”,再到生物医药新高地、新能源产业集聚区,鸡西“十四五”的实践证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关键在产业,出路在创新。当“黑金”转身,“绿能”澎湃,一幅百花齐放的现代化产业图景正在鸡西大地徐徐展开,为龙江乃至全国的同类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鸡西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