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雅 吴明月 本报记者 赵吉会
“看到乡亲们通过我们推广的新技术增加了收入,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援边队员刘雪站在丰收的田埂上,道出了其所在的援边团队共同的心声。
2022年5月,20名来自我省各条战线的优秀干部人才,积极响应省委“组团式援边行动”号召,来到黑河市爱辉区,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援边时光。
为让援边的每位队员在最急需人才的岗位上充分释放才华与能力,黑河市爱辉区建立“调研摸底—需求分析—精准定岗”工作机制,通过深入村屯、学校等基层一线调研,精准识别农业技术更新、薄弱学科教学提升、专科医疗资源扩充等实际需要,最终确定20个专业岗位需求。需求确定后不久,20人专业援边队伍就来到了爱辉区,其中包含党政、教育、医疗、产业四支小分队。到岗后,他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三年来,这支援边团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累计协助争取各类资金1700余万元,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产业团队牵头制定了“大豆单产提升标准体系”,推广先进种植技术,40余万亩耕地大豆单产提升5%;协助建立产业研究院、科学家工作室等省级创新平台8个,高新技术、科技中小企业持续增加,企业梯次培育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医疗团队入驻黑河市第二医院后,新建省级工作站2个,培训医护人员1500余人次、义诊患者2900余人次,“激光碎石取石术”填补爱辉区技术空白。
教育团队紧扣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对俄校际合作,并助力全省首家公建婴幼儿托育中心投入试运营。看得见的创新成果、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成为“幸福爱辉”最生动的注脚。
为让援边干部安心安业,爱辉区创新“援边干部人才管理服务办法”,构建起全方位保障体系。建立“爱辉智库”人才管理机制,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邀请智库人才担任区级干部培训特别讲师。同时,成立“援边干部人才之家”,提供标准化住宿、机关食堂就餐等贴心服务。为增强归属感,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人才慰问、民俗体验等活动30余场,并通过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方式,及时解决援边干部人才工作生活难题、听取推动发展的意见建议。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让援边干部人才真切感受到“此乡是故乡”的温暖。
三年的朝夕相处,让援边队员与爱辉区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们以真心换真情,真正融入了这片北疆热土。如今,首批20名援边干部人才载誉而归,新一批援边团队已来到爱辉,接力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