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吴双 记者刘大泳)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佳木斯市桦南县创新构建“四统一”农村集体合同管理模式,实现了合同管理的“规范化”,为农村集体“三资”阳光监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桦南模式”。截至目前,制式合同签订工作已全面铺开,累计签订合同6200余份。
统一合同范本,把好“规范关”,让签约有章可循。桦南县从制度源头构建公平签约框架,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管理办法》,同步配套工程建设、机动地承包、资产租赁、资源发包等6个标准化范本,实现一类交易、一个范本,覆盖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核心领域。范本不仅明确权属、位置、规模等信息,更细化列明发包期限、价款标准、支付方式等重点内容,让群众看合同“看得懂、摸得透”。
统一编制赋码,把好“溯源关”,让合同有据可查。桦南县创新“登记赋码”制度,以数字化手段为每份合同建立“终身档案”。编码体系含深意,创新18位数字编码规则,实现一合同、一编码、全信息。溯源管理提效能,通过编码串联合同“生成-签订-履行-归档”全流程,一码查到底,为后续集体资产动态统计、风险预警奠定数据基础,合同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判”。
统一执行流程,把好“闭环关”,让管理不留漏洞。桦南县将监管嵌入合同执行每一个关键节点,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民主议事闭环,明确“村理事会/监事会提议-乡镇政府审核-村成员代表大会表决”三级决策流程。监管嵌入闭环,统一刻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备案专用章”,所有合同必须经乡镇备案盖章才能生效,把乡镇监管嵌到合同生效的关键环节。
统一录入平台,把好“智慧关”,让监管可感可及。依托自主研发的“桦南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一张图管理平台”,将合同与平台内的地块信息精准链接,实现合同实时查看、永久保存,交易过程变成了“看得见的数据、摸得着的流程”,监管效率和安全性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