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新貌。

“文明牡丹江”主题景观。

政务服务大厅内的专业“帮代办”。
□本报记者 刘晓云
城市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奋斗与创新实践。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满足群众对整洁有序、宜居宜业美好城市的向往,牡丹江市近期印发《“文明牡丹江”常态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调度会,对标对表任务、压实“三级责任”,统筹公安、住建、文旅、营商等多部门,从文明交通、旅游、市容、政务、新风五大领域协同发力,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从“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让城市文明肌理更细腻、民生幸福质感更饱满。
文明出行 交通升级
聚焦群众出行体验升级,文明交通建设跑出“加速度”。
牡丹江市公安交管部门以“安全、有序、畅通”为目标,打造乌苏里路、西三条路、新华路3条示范街路,辐射带动41条严管街路设施升级,补设严管标识24块、交通标志67块,施划交通标线4.2万余平方米;针对百货大楼商圈拥堵问题,实施单向微循环改造,通行效率提升30%以上,群众投诉量下降70%;在学校周边增设“护学岗”、信号灯48处,施划黄色网格线35处,筑牢学生出行安全屏障。
牡丹江市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同步推进共享单车全链条治理。引入第三方智慧平台清运违停车辆9500余辆次,将投放总量动态调整至2.3万辆(较2024年下降41%),并将共享电动自行车时速降至20千米,既破解“停车乱”难题,又保障骑行安全。
牡丹江市交通运输局开展驾驶员星级评选活动。通过新媒体预热宣传,以典型引领出租车、公交车行业规范服务,让文明出行成为城市流动风景。
品质旅游 焕发活力
锚定群众旅游品质期待,文明旅游建设焕发“新活力”。
牡丹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以“口碑好、服务优、秩序美”为导向,持续开展“清凉避暑”夏季、“冬赏冰雪”冬季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检查涉旅企业400余家,严查价格欺诈、宰客欺客行为;组织千余人次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引导导游落实文明引导责任,获评2家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新“文旅体验官”机制,收集并解决游客难点、堵点问题150余个,同时督导景区设置文明提示牌、餐饮场所落实“光盘行动”宣传。让“文明游、放心游”成为牡丹江旅游名片。
环境靓丽 市容见新
围绕群众居住环境改善,文明市容建设绘就“新图景”。
牡丹江市住建局聚焦“干净、整洁、靓丽”目标,完成城区主次干路整修,完好率达98%以上,在东三条路与福民街交口等4处易涝区域加设雨水口破解积水难题;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投资0.76亿元,更新庭院道路、服务设施,提升居民居住舒适度。
牡丹江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发动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推动快递行业“百企千站进万家”,540余名快递小哥化身“文明观察员”,通过“随手拍、随时报、随手帮、随口宣”,收集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故障等社情民意4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154件,形成“全民共建市容”的生动局面。
政务便捷 服务优质
紧扣群众办事便捷需求,文明政务建设提升“满意度”。
牡丹江市营商环境局以“廉洁高效、服务优质”为核心,优化政务服务大厅环境,组建专业“帮代办”队伍,创新推行“无声叫号”短信提醒服务;打造“12345便民服务超市”小程序,整合政策查询、诉求反馈等六大功能,相关成果入选2025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创新案例;落实企业诉求“2110”快速处办机制,今年受理的2308件企业诉求办结率达95.4%、满意率100%,并全省首发《热线诉求督办及提级办理工作细则》,成功解决鹤大线国道匝道路面破损等民生问题,让“最多跑一次”从承诺变为群众可感的实效。
精神滋养 弘扬新风
着眼于群众精神文明滋养,文明新风建设传递“正能量”。
牡丹江市委宣传部将文明理念融入城市空间,在沿江栈道、江滨公园、北山公园等重点区域增设“文明牡丹江”主题景观小品,打造“星光·雪城榜样”宣传矩阵——8块展板讲述全国道德模范由艳丽等事迹,6块展板展现中国好人韩淑秀等故事,14块展板呈现感动龙江人物于春芳等风采。同时创新宣传形式,依托“文明牡丹江”微信公众号开设文明城市建设专题,策划拍摄8部文明小剧场微短剧,内容聚焦文明交通、文明旅游、邻里互助、制止餐饮浪费等群众身边场景,通过公众号、大屏幕等平台滚动推送,以鲜活剧情让文明理念可看可感。此外,组织“小手拉大手”“机关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形成“人人参与文明建设、人人共享文明成果”的浓厚氛围。
如今的牡丹江,道路畅通有序、景区景致宜人、社区温馨宜居、办事便捷高效、市民崇德向善。下一步,牡丹江市将持续深化文明建设常态化机制,以更精准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回应群众期待,让文明成为城市最鲜明的标识、群众最坚实的幸福依靠。
本版图片均由牡丹江市委新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