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龙江这一年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四季流转间,黑龙江省的锦绣山河呈现出一幅幅各美其美的生态画卷——春季,候鸟们成群结队来到美丽的湿地安家落户;夏季,水天一色的松花江美景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秋季,大小兴安岭的五花山犹如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冬季,冰与雪组成的童话王国频频登上热搜。

    松花江上的江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黑龙江省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龙江实践,以精准治污破解民生关切的环境难题,以科学护绿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以低碳转型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绿色,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好发展底色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每年的供暖季,守护好龙江的蓝天白云是一场大考。如何作答“既要暖屋子,又要好空气”这一备受关注的命题?

    鸡西市给出了一份答卷——近年来,鸡西市持续推进燃煤锅炉治理,确保达标排放。协同推进电力和焦化企业超低排放与节能降碳,加快现役机组节能升级和清洁化改造。

    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承担着全市1191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是名副其实的“燃煤大户”。企业设备部主任邵垒介绍,企业从去年开始对2台燃煤锅炉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均已达到改造指标要求,并于今年的供暖季正式投入使用。

    此外,鸡西市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和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空气质量逐步改善。统计显示,2025年1月-9月,鸡西市没有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

    一座城市的优良空气质量,折射出全省忠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如今的龙江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山川景色更加多姿多彩,生态环境“成绩单”持续刷新——

    美丽的生态景色

    黑龙江省全力攻坚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今年1月-9月,全省PM2.5浓度为24.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93.9%,分别优于全国平均值1.5微克/立方米、6.3个百分点,“龙江蓝”已经成为常态。

    我省聚焦水环境突出问题,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共抓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今年1月-9月,全省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5.2%,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一度难觅踪迹的鳌花、乌苏里白鲑等珍稀鱼类重现松花江。

    生态保护,久久为功。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努力下,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6年获评国家优秀。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添发展本色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黑龙江省始终肩负起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政治责任,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今年8月,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片区,东北虎“完达山一号”的身影再次出现。

    东北虎“完达山一号”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片区活动画面(图片由省生态环境厅提供)

    “经过东北虎花纹图像对比、粪便化验分析、足迹测量等工作,确认是‘完达山一号’在此区域持续稳定活动。目前‘完达山一号’健康状况良好,能够适应野外生存环境。”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说。

    为了给野生动物营造安全、连通的生存环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开展清山清套专项行动,累计拆除非法猎套1200余个,修复生态廊道87公里。监测数据显示,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已分别增至70只、80只,原麝、斑羚等其他珍稀野生动物也在园区内繁衍生息。

    除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省还拥有数量最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成为了珍稀野生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东方白鹳

    被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方白鹳人工招引繁殖最成功的保护区;拥有丰富湿地的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枕鹤、白头鹤钟爱的栖息地;鹤鸣阵阵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丹顶鹤保护闻名世界……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为了守护好野生动植物的家园,黑龙江省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重点聚焦非法排放废水、废气,倾倒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设排污口等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以及毁林、毁草、毁湿、筑坝、挤占自然岸线等破坏自然资源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我省切实守好生态本底、生态价值,在自然生态保护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曾经罕见的野生动植物频频“现身”。统计数据显示,我省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6种。在绿水青山间,万物生长竞自由。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扮靓发展成色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从来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而是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我省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向“绿”而行,不断提升生态“含金量”、发展“含绿量”。

    “今天会上咱们把遇到的情况摊开讲,会后把大家的问题带回去研究解决。”这一幕发生在今年9月牡丹江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座谈会上,24家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及局相关科室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环保问题。

    牡丹江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定期开展“执法回访+专家问诊”,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跟踪帮扶,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为牡丹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据了解,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严格履行助企服务主体责任,全力打造“生态+营商”服务模式,连续4年出台“生态助企”帮扶政策措施,要求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质效,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至法定办结时限的19.3%,即办事项比例超过40%,审批效率处于全国靠前序列,逐步构建起服务绿色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

    哈尔滨城市景色

    今年9月,我省还出台了《黑龙江省固定污染源环保许可“一件事”实施方案》,通过整合部门内部资源,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入河排污口设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审批手续集成办理,实现“一次受理、一次办成、一次办好”。

    前不久,全省首例固定污染源环保许可“一件事”落地七台河市,北兴农场2025年社会公益性事务“两供两治一业”项目(污水处理扩建)成功获批环评批复与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意见。

    优化审批服务,不代表着放松审批标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系统强化环评制度源头防控作用,开展拟建项目联合评估论证,加大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监管力度,督促落实主要污染物区域削减等硬约束要求,严格管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盲目上马,守牢绿水青山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道防线”。

    文/记者 吴玉玺 摄/记者 张澍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