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铭阳
当创新基因融入工业血脉,当硬核实力撑起产业高度,龙江装备制造正以磅礴之势强势突围,昂扬奋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中国一重、哈电集团、中车齐车等龙头企业的奋勇争先,共同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迈出坚定步伐。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龙江装备制造以科技创新为刃,以市场开拓为翼,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使命担当中,挺起了民族工业的坚实脊梁。
技术攻坚——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是龙江装备制造企业笃行不怠的行动纲领。2025年4月,中国一重“620℃超超临界汽轮机FB2高/中压转子锻件”通过权威鉴定,攻克耐热钢防开裂控温等5项技术难题,实现“整体技术国际先进、部分指标国际领先”的重大突破,让我国超超临界火电装备告别“进口依赖”,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一跃。这枚沉甸甸的转子锻件,不仅是钢铁的淬炼,更是龙江制造自主创新的勋章。
技术突破从未止步。不久前,中国一重自主承建的世界首台套最大断面圆坯垂直铸机,在3天内两次顺利完成关键性热试任务,实现“铸坯长度超过12米”的设计目标。在高温、满负荷的极端苛刻工况下,设备的可靠性与系统稳定性得到全面验证,整机方案的工程化可行性得到充分证明,更成功检验了短周期连续作业和长时间运行的能力。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更让龙江制造在全球重型装备领域赢得认可。
一年时间,足以见证从“难题”到“标杆”的蜕变。此前,百万千瓦核电整锻低压转子锻件还在冲刺“国内领先”,如今已升级为“国内首批、世界最大”;曾被视为“行业不敢碰的难题”的9米级EO反应器整体管板制造,凭借创新的“体外锻造”与精确控温技术,已能在车间里稳定量产;冶金装备领域更是实现“从无到优”的跨越式突破——去年仍在实验室攻关的超厚模铸坯轧制技术,今年已助力世界首条龙腾新能3800mm中厚板项目一次性热试成功,产品最高厚度达800mm,精准填补了高端中厚板生产的市场空白。
哈电集团的技术攻坚同样令人瞩目。10月31日,由哈电集团研制的单机容量65兆瓦、亚洲最大转轮直径7.95米的世界第一灯泡贯流式机组金沙江银江水电站5号机组投产发电,机组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优良。作为国家金沙江中游水电“一库十级”规划的收官工程,银江水电站共安装6台单机容量65兆瓦的灯泡贯流式机组,全部由哈电集团电机公司研制,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可输送近16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余万吨,为国家“双碳”目标达成注入龙江动力。
市场开拓——从“单点”到“全域”的布局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装备制造的“内核动力”,那么市场开拓就是产业发展的“广阔蓝海”。这一年,龙江装备制造企业打破地域限制,突破领域边界,构建起覆盖国内国际、贯通多领域多场景的市场生态,让“龙江造”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中车齐车公司的海外拓展之路蹄疾步稳。10月13日,天津港码头一派繁忙景象,由中车齐车研制的30吨轴重矿石车整齐排列,即将装船发往非洲。这是中车齐车首次向非洲出口矿石车,不仅拓宽了海外市场版图,更打响了“中国装备”在非洲大陆的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市场,中车齐车同样表现亮眼,10月31日,随着最后一批144辆P70型棚车发运出厂,中车齐车圆满完成1950辆国铁P70型棚车生产任务,为铁路物资运输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装备保障。
在市场开拓的赛道上,东安动力同样跑出“加速度”。今年1月~10月,东安动力销售发动机35.3万台,同比增长21.02%;销售变速器13.8万台,同比增长77.33%,亮眼数据背后是企业市场布局的全面升级。几年前,东安动力的业务还集中在单一轻型商用车市场,如今已成功实现覆盖空中、地面、水面、水下“四个维度”,覆盖传统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空域飞行器及特品领域等“八大品类”的华丽转身,构建起一个极具韧性与增长潜力的全新市场生态链。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东安动力将海外市场作为重点开拓方向,前瞻性布局国际合作,已取得多个国际品牌的重点项目进展。此次国际新市场的成功开拓,不仅是企业国际化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打造出具有行业及国际影响力的全新增长极,为“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动力科技企业”的宏伟愿景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国内到国际,从地面到空天,龙江装备制造正以多元布局应对市场变化,以优质产品赢得全球信赖。
使命担当——从“产业振兴”到“国之重器”的奋进
装备制造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更是龙江振兴的重要支撑。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我省聚焦建设质量龙江,全力实施产业振兴计划,加快推动工业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龙江装备制造在践行产业振兴使命的同时,更主动担当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任,在能源保障、粮食增产、安全守护等关键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能源安全领域,龙江装备制造成为“压舱石”,一系列高端能源装备的成功研制与投用,为国家能源结构优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在产业安全领域,龙江装备制造打破困境,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摆脱了对进口装备的依赖,为国家产业安全筑牢了防线;在民生保障领域,龙江装备制造传递“温度”,从交通物流到城市运行,从农业生产到日常生活,“龙江造”无处不在,以可靠品质托举起民生福祉,让产业振兴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从实验室的技术攻关到生产线的精益求精,从国内市场的深耕细作到国际舞台的精彩亮相,龙江装备制造的这一年,是创新突破的一年,是市场拓展的一年,更是使命担当的一年。前三季度15.8%的增速,不仅是一组数据,更是龙江装备制造焕发新生的生动写照;一个个“世界第一”“国内领先”的成果,不仅是企业的荣誉,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力见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龙江装备制造业正以更挺拔的脊梁、更昂扬的姿态,深耕科技创新,拓展市场空间,践行使命担当。未来,随着质量龙江建设的持续推进,随着产业振兴计划的深入实施,龙江装备制造必将涌现更多国之重器,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装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