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崔胜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录的《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多篇著作,系统阐述了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现代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

    生命共同体理念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哲学基础。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继承的基础上,汲取中华文明丰富生态文化,并赋予其时代发展的现实价值与实践要求而进行的系统的理论创新,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通过把握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对生产与生态关系的探索阶段,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逻辑过程。这从本体论层面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

    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逻辑归属。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科技理性”到“生态理性”转向,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对自由与秩序关系的超越阶段,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求。

    根本立场与目标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生态福祉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本质要求层面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我国始终秉承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理念,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福祉,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

    建设美丽中国是目标导向。建设美丽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有机统一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大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力度、科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通过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激活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通过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全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制度保障。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动生态观念现代化,推进观念与教育互促。在思想观念上促进全民“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合理开发”生态理念的形成;在教育观念上引导不同的主体规范社会行为;在价值观念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基础上,形成生态文明行为的现代化。

    推动生态主体现代化,协调局部与整体。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深化企业主体作用为根本,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工作合力。

    推动生态制度现代化,保障制度与发展的协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要体现针对性,即对不同生态主体具有约束和引导作用;强化生态环境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透明度,即让公众依法行使监督权,形成生态文明制度的现代化。

    推动生态技术现代化,促进技术与生态交融。加强数字技术与环保产业融合,通过发展数字技术,持续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加快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升级优化生产工艺、技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强数字技术与环境治理相融合。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环境治理范式的革新。要通过智慧环保和环境全要素智慧化建设、强化智慧平台环境业务日常管理的应用等,有序推进数字化与环境治理的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本文系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杨廷 制图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