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于瑛:六载执业,自费普法,用坚韧点亮法治微光的硬核成长路

    万米高空之下,夜幕显得格外静谧。作为原告代理人的哈尔滨市南岗区法通法律服务所主任于瑛,白天在安徽黄山出庭参加一起民事诉讼的庭审后,没有被当地的秀美景色吸引,马不停蹄赶到就近的机场乘晚上的航班返回哈尔滨。

    接受代理,准备应诉,参加庭审,质证答辩。从业六年来,法律工作者于瑛的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紧密交织。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她可能还在伏案研究案情。别人休闲游玩时,她可能正在赶往一场新的庭审的路上。

    于瑛说:“现实与影视剧中的律界精英的风光生活完全不同。这几年,我确实感觉极为忙碌,时间总是被排的满满的,除了周六周日和其它法定节假日,我总是在工作的路上。为了出行方便,也为了节省时间,省内各地的庭审我都是自己开车往返,省外的庭审就飞来飞去,很少在当地住宿。”

    学法的种子因家庭变故萌芽

    1980年,于瑛出生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林业局一个林业工人家庭。五口之家老大是哥哥。哥哥在很小的时候因为生病救治不及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多年后夭亡。那会儿林业职工的工资本来就相当微薄,家里再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家庭的窘境可想而知。

    “在我的记忆里,我家是绥棱林业局里最困难的家庭。我虽然是家里的长女,从小时候就跟着父母扛起了家里的重担。”于瑛说:“我8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母亲去绥化市里批发蔬菜背回绥棱林业局的小市场来卖。每逢过年前夕,母亲都会买来不少猪肉皮,熬制皮冻到市场上售卖,那一盆盆熬制皮冻所需的猪肉皮都是我一个人来把肉皮上的残留毛发一根一根拔干净,再用绞肉机把肉皮搅碎。”

    于瑛说,正是小时候家庭的生活重担,磨炼了她不怕吃苦,能吃苦的坚韧性格。

    “如果那会儿像现在一样知法、懂法,或许我会义无反顾地为哥哥出头,维权讨要说法。”于瑛话语坚定若有所思。

    走上法律工作者执业的道路

    2006年,在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律专业取得大专文凭后,于瑛又在黑龙江大学完成了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学习,并考取了法律工作者执业资格,正式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

    2019年,她接手南岗区法通法律服务所,于瑛有了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事业平台。

    从一名法律工作者,到法律服务所的主任,这一步跨越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可望不可及。但是对从小就性格要强的于瑛来说,是势在必得。

    “要么不做,做就要做最好。”于瑛暗暗下定决心。

    从那时起,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法庭边上新农路22号的法通法律服务所,一年四季,不大的门市总是亮着灯光,而且经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关灯下班。回到家,孩子交给老人带,她时常挑灯俯身案头研究案卷,为新代理的案件研究代理思路,拟定代理意见。

    短短六年时间里,她代理各类案件几百件,无数次饱尝判决下来后胜诉的喜悦,也感受过意外败诉的无奈与不甘。

    于瑛的案头,总是摆放着一本本新出版的法律法规汇编。孜孜不倦地学习,成为于瑛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她说,法律服务是社会生活中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寻求法律途径救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法律服务执业人员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素养。每年十几甚至几十个修订的法律,每年新制定颁布施行的法律法规,每年根据办案实际出台的司法解释,与时俱进地学习掌握这些最新的法律法规是对法律工作者胜任案件代理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身材纤细,看着弱不禁风的于瑛,用她超出常人的勤奋和努力,成为哈尔滨市法律工作者中较早出圈儿的领头羊。

    在专业调解领域成为佼佼者

    2023年5月7日,对于瑛来说是她职业生涯中难以忘怀的一天。当天上午,经过哈尔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和哈尔滨市南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半年多的精心培育,黑龙江省首家以于瑛个人名字命名的“于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室”隆重揭牌。

    此前早在2019年,刚刚作为哈尔滨市南岗区法通法律服务所主任的于瑛,被哈尔滨市司法局以个人名字命名成立“于瑛调解工作室”。

    2024年11月29日,经过哈尔滨市司法局审核,于瑛顺利拿到哈尔滨市民政局颁发的“哈尔滨市法通商事调解中心”的民办非企单位登记证书。

    人民调解,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商事调解,于瑛的职业赛道在法律服务中不断拓展和延伸。

    已过不惑之年的于瑛更忙了。

    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关口前移非常重要。“很多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才使他们屡屡成为被不法企业和个人侵犯合法权益的受害者。”于瑛认识到,强化法治宣传,必要而且迫切。

    于瑛精心筹划,认真准备的普法送法活动,接二连三地举行。“护航就业路,送法进校园”、“走进新业态,法送快递员”、“调解员送法进社区”、“淬炼调解硬功夫,提升矛盾化解力,调解技能训练营”、“商事调解的社会需求与市场前景研讨会”,由哈尔滨于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室、哈尔滨市法通商事调解中心、哈尔滨市南岗区法通法律服务所主办、承办、协办的活动一场接着一场进行。

    于瑛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登上讲台,用她独具匠心设计的全新形式开展普法宣传。

    2025年8月29日,“2025调解技能训练营”为哈尔滨市南岗区187名社区党支部书记、20个街道乡镇的人民调解员、综治骨干共计280余人赋能。

    2025年10月14日,“火山大讲堂”上为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260余名干部职工送法。

    ……

    从2023年开始,于瑛先后自已掏腰包拿出真金白银6万余元,印制《民法典》、《黑龙江省调解条例》等宣传品、租用活动场地、开展“普法六进”活动。

    2024年,于瑛被黑龙江工商学院聘请为法治校外辅导员,被哈尔滨市南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聘请为兼职仲裁员。

    哈尔滨于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室正式被纳入全国劳动争议调解平台,承接人社部门分拨的劳动争议案件调处工作。

    很多人对于瑛个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开展普法送法活动很不理解,于瑛都是微笑以对。

    今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法》,从1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颁行让于瑛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和做法治宣传排头兵的底气:“今后我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尽心尽力代理好当事人委托案件做好法律服务工作的同时,在人社、政法、司法、社工等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策划组织开展更多的普法送法活动。”

    “我常常想,我们每次开展普法送法活动时内容较多,让每场活动的参与者全都记住不太现实。只要现场参与活动的人能记住其中一个知识点,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的努力和付出就都值得!”于瑛的眼眸里闪烁着光芒。

    迟宏波 文/摄影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