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新篇章
    漠河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漠河美景。

    别致的民宿(资料片)。

    北极村的新景区(资料片)。

    漠河新貌(资料片)。

    极光之美。

    拍个照。

    冰雪北极村(资料片)。

    □文/闫捍江 本报记者 张磊 摄/邵天李

    从边陲小村到旅游胜地,北极村的华丽蜕变,是中国乡村振兴和边疆发展的生动写照。

    2023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考察,深入林场、巡视边境、走进农户,寄予殷切期望。

    两年来,漠河市牢记嘱托,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地委工作要求,推动北极村及全市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漠河市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民生改善,全力打造“中国极寒之都·最北暖心城市”品牌,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内资同比分别增长7.2%、22.2%、9.6%、361.8%。

    绿色发展优势持续厚植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漠河时强调,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漠河市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以严格标准保护生态环境。

    漠河市始终将森林防火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地企协同、联防联控、防扑一体”,落实65名处级干部、213名科级干部包保责任,新建、维修地方林业森林防火应急道路150公里,以严密举措守护林海安全,实现连续38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创新实施“林长、河长、田长”+“公安局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联合协作制度,凝聚多方合力,形成生态保护闭环。林长制森林感知智能管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为生态监管装上“智慧大脑”;《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成果报告》编制完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北极村“院士林”顺利启用,陈宜瑜等3名院士栽种首批“院士树”。

    水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小漠河水系实现畅通,北极村水利风景区成功晋升省级水利风景区,黑龙江漠河段获评省级五星幸福河湖,老槽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获水利部批复,河湖长制工作连续2年获省河湖长办奖励资金共计450万元。

    此外,漠河市成立大兴安岭生物多样性联合研究所,承办“县域绿色发展(漠河)推进会议”,达成《县域绿色发展·漠河共识》。2024年,漠河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神州北极品牌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极村视察时指出: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两年来,漠河市旅游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北极村接待游客272.4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12%和84.53%。2025年1至8月,北极村共接待游客190.84万人次,同比增长13.10%;实现旅游收入17.22亿元,同比增长12.50%。

    旅游业态日益丰富,龙江第一湾晋升为4A级旅游景区,初心体育公园、旅游观光小火车等项目有序推进。景区新辟建2处极光、星空最佳观赏地,提前三天发布极光预报,2023年9月以来出现极光20余次。以极地森林冰雪嘉年华等为平台,策划开展了北极光节、冬至文化节等30余项活动,打造了10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了10余项旅游互动产品,还推出了特色美食。“相约极地、乐游冰雪”研学线路入选首届“龙江十佳冰雪研学精品线路”。

    漠河市创业兴业热情高涨。“雪人木屋”民宿2024年营业额突破60万元,增长50%。各地创业者纷纷到北极村投资兴业,闲置10年的15栋、面积1.5万平方米的烂尾楼被建成“北极新村”。北极金街等50余处闲置资产实现盘活,球幕影院被盘活为神鹿极光场馆。

    漠河市出台《新时代漠河旅游民宿高质量振兴发展十条》等政策,成立旅游民宿协会。截至目前,北极村新增酒店民宿98家、床位1667张,全市现有酒店民宿等住宿场所649家、床位1.44万张。

    深挖特色文化资源,漠河市制定出台《漠河市文化事业发展基金》,组建文化挖掘专班、北极文苑,重新编撰导游词,举办首届漠河故事大赛等。出版了《清代漠河史话》《漠矿录校释》等书籍,在多个广场常态化举行文化演艺活动,组织文艺爱好者开展快闪表演。

    北极村村民自发举办“村晚”;非遗文创体验馆于2025年6月18日营业,销售、展示非遗文创产品10余类100余种,营业以来累计营业额达20余万元。

    “两业经济”比翼齐飞

    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两年来,漠河市推动林下经济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出台《林下经济产业奖补办法》等,建立“林场+职工群众”采集模式。2024年,林业企业职工月平均增资1129元,年度绩效工资平均增加1200元,同比增长7%。

    在保护前提下,统筹发展林药、林菌、林果等森林食品,中药材仿生栽培、野生抚育面积由2023年的1.4万亩增长至1.83万亩,食用菌菌包年产量由464万包增长至530.3万包,桦树汁采集量达6259吨,较2023年增长1473%,采集职工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漠河林业局造林碳汇项目实现全国第一批公示、第一个提交申请登记,图强林业局成功达成5000吨二氧化碳当量森林碳汇减排量交易,神州北极木业“结构用胶合木”通过“龙江品质”认证,获评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厂。

    做精特色产业,依托优质土地和北极特色打造“我在北极有块田”定制农业项目,旅游开发公司在北极村创办“北极臻品汇”林下经济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入驻产品1094款。漠河林场制定建设方案,谋划4大类19个项目,打造了“北斗驿站”等,推出“巡护员的一天”特色体验项目,建成北国驯鹿场,林场职工人均年增收可达2万元。

    幸福感持续提升

    两年来,漠河市持续提升边境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城乡建设方面,漠河市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制发相关实施方案。以北极村为试点,邀请专业团队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分批次推进宅基地房屋建设,首批24户中有21户已完成建设。加强通讯信号补盲,新建4G信号基站43个、5G信号基站7个,北部电网补强项目竣工投产,结束了北极村40余年单电源供电的历史。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每年拿出500万元鼓励平房搬迁安置,13个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稳步实施,撬动社会资本1.63亿元。

    壮大村集体经济,铺设木栈道,搭建休闲帐篷,创新打造“村委会大院之夜”,村“两委”带领协会规范制度,成立村投公司,与龙粤文创公司合作创办“漠河礼物”文创中心。北极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3年的33.8万元增长到109.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较2023年增长2万余元,全市7村村集体收入均突破20万元,黑山村突破100万元。

    办好民生实事,投入18.4万元为北极镇中心卫生院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派出医生开展义诊,定向培养和招聘大学生充实乡镇卫生院力量,在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设立百姓就医服务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边医生长期驻漠坐诊。投入257万元为全市学生统一定制校服,大力推动本土人才回归,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等,为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等,市政府向供热公司提供供热补助,提前供热、延期停热。

    漠河市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入选2024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催生发展之变

    漠河市落实省委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梳理分解为199项工作任务,纳入“四个体系”闭环推进落实。

    强化党建赋能,发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党建品牌引领作用,建立党建联建共建机制,完成北极红色驿站红色文化长廊升级改造。

    健全管理体系,聘请哈工大编制《大北极旅游圈详细规划》,制定相关实施方案,连续两年举办旅游发展大会,启动大北极旅游圈共同体,制定7项行业等级评定标准,制发旅游市场管理相关汇编和案例,举办培训班55场次,受众3400余人次,推进北极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漠河文旅学院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招生开班。

    提升服务水平,开展旅游“暖客行动”,北极村智慧景区指挥中心提档升级,推出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涉旅饭店经营者推出“三多一少”服务。成立市场秩序整治专班,出台“护航全域旅游二十项工作措施”,建立旅游运输专列接驳协调联动机制,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妥善疏散安置滞留旅客。2024年涉旅舆情同比下降31.49%,2025年1-7月涉旅投诉同比下降57%,北极旅游纠纷“排调管”化解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北极村景区被评定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持续释放“最冷”优势,首届高寒高纬度地区低碳发展论坛暨极寒测试论坛、首届汽车产业节能降碳暨可持续发展大会等6个大型会议在漠河举办,漠河林业局极北寒地测试有限公司、国检集团漠河极寒测试园(一期)投入运营,国检集团漠河极寒测试园(二期)、国网高寒试验基地、高寒汽车试验场等项目稳步推进,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A、AC332在漠河市完成首次高寒试飞,彩虹四型无人机、四川腾盾无人机完成极端环境委托测试。2024年至2025年试车季,60余家车企、1600余台次试验车辆、2000余名技术人员进驻漠河开展低温测试。

    加快向北开放。连崟作业区通过省验收组验收,具备客货运输功能,连崟口岸旅检大厅扩建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兴安木材码头作业区(一期)开工建设,二期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连崟口岸-斯科沃罗季诺站恢复通航;边民互市贸易区项目完成70%建设进度。

    加强项目建设。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各类资金15.3亿元。连续三年拿出1000余万元推进项目前期,聘请哈工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新时期漠河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谋划5类445个项目,储备重点项目189个,计划投资344.5亿元。加强“十五五”规划编制,聘请专业机构参与,谋划项目550个,总投资667亿元。精准绘制冰雪旅游、寒地测试等产业图谱17个,储备项目58个,总投资41.1亿元。86个全市重点项目扎实推进,59个项目竣工投运。签约招商项目18个,签约额达9.95亿元,银麓酒店、艺龙酒店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

    今日的漠河,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和实干担当,走出一条极具漠河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富民之路。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