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对党的二十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集中展现了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担当,为我们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理念、找思路、找方法,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新征程中创造新的伟业。
把握理论要义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准确把握创新性理论的内容,并从理论根源上探究理论的创新之处。精准掌握党的创新理论,要将理论学习当成必修课对待:一要原汁原味地学。通过研读第一手资料,理解理论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核心思想。二要聚精会神地学。通过逐字逐句地研读,深刻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读懂其中的理论逻辑,领会决策的政治智慧。三要融会贯通地学。对概念追根溯源,对文章的结构和论证进行逻辑分析,并形成思维导图。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既是培育理论素养、提高认知能力的过程,也是与文本进行深度思想对话的过程。
汲取理论精华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在认识论上表现为系统论特征。在内容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两个结合”、全面从严治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阐释更加深入和系统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系统性还体现在与前四卷理论的高度关联性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卷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均有论述,第五卷则集中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内涵及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在系统性思维下,才能勾勒出“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应有之义”这一逻辑线索。因此,把一至五卷作为一个整体贯通起来,不但有助于洞悉理论的全景全貌,更有助于领会最新理论成果的精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在方法论上表现为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特征。一方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从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辩证关系出发,在遵循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中提出了一系列统筹兼顾的思想。在文化建设方面,主张统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民生保障方面,强调多元协同统筹推进;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保护与修复相统筹。统筹兼顾的思想超越了简单二分法思维,将系统的复杂性、实践的灵活性和思维的辩证性有机结合,体现了高超的思维艺术。另一方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强调治国理政要把握现实针对性,突出问题导向。将问题意识贯穿始终,在兼顾长远性、根本性、现实性统一中处理好重大关系问题,在守正创新中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发挥理论作用
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关切,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透彻的解释力,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人民历史创造者的主体作用。
必须统一思想。各级党组织既要通过开展各种学习将“学思用”贯通起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还要通过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其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党的政策在基层有效落实。
要坚定理想信念。信念坚定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攻坚克难、坚守初心使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拓宽历史视野、形塑价值信仰具有重要作用。党员干部要在反复思想淬炼中锤炼政治品质,在大历史观浸润下增强使命担当、历史责任感,坚定党性原则,筑牢信仰之基。
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能生搬硬套,要将理论与动态变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理论运用符合客观现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要敢于积极探索、勇于面对困难,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彰显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