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党旗耀边疆
    边关的“烟火”与“哨歌”
    密山“夫妻哨”的守边故事

    □本报记者 崔立东

    抵达位于密山市的中俄边境329号界碑旁的“夫妻哨”已是午后。

    北国边境空气清冽,裹挟着松针和湿润泥土的气息。迎接我们的,不是想象中的壁垒森严,而是赵明波与王虹夫妇递过来的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

    这里不像一个哨所,更像一个家。院子里,几垄菜地已收获完毕;屋檐下,挂着一串风干的红辣椒;一只不知名的小鸟甚至大胆地落在窗台上,好奇地打量着这群陌生人。

    然而,家的温馨,无法完全掩盖边关环境的严酷。赵明波带我们登上15米高的瞭望塔,扶着冰冷的护栏向下望去,密林如墨,深不可测,一种渺小与孤寂感油然而生。

    界碑旁的家

    密林深处,当第一缕晨曦刺破重重枝叶的封锁,一缕炊烟也随之袅袅升起。在人迹罕至、万籁俱寂的边境线上,这“人间烟火”瞬间赋予了这片土地温暖的生命感。而烟火升起的地方,正是护边员、共产党员赵明波和妻子王虹的家,一个被边防官兵和当地干部群众亲切称为党员“夫妻哨”的地方。

    赵明波与王虹的家距离中俄边境329号界碑极近,在记者核实距离时,赵明波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之后回复:“83米多一点。”

    他们的家,或者说哨所,不只是一栋简单的建筑,更像是一座活的界碑,用最朴素的锅碗瓢盆和最执着的日夜坚守,无声地宣告着国家主权的神圣存在。

    深秋时节的凌晨三点,边境线上还被黑暗笼罩,赵明波就已悄然起身开启他一天的护边工作。

    他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攀上那座15米高的瞭望塔。塔上的42级钢制台阶,在清晨的露水下冰冷又湿滑。“前几天,不留神闪了腰。”赵明波一边用手轻抚腰间,感觉那伤痛还未消散,一边憨厚地笑了笑,“刚开始爬塔还有点儿恐高,赶上大风天,塔被刮得直晃悠。”不过,经过三年历练,累计登塔超过1800次后,如今的他早已“身轻如燕”。

    在塔顶之上进行半个多小时的俯瞰与环视,成了他每天与这片土地说的第一声“早安”。

    除了登塔瞭望,巡边是赵明波夫妻俩更重要的工作。这条巡边之路,是用汗水、艰辛、危险与寂寞共同铺就的。两人平日里每天要巡逻三次,如今正值森林防火期,他们更是个把小时就得沿着边境线走一趟。“我的管控范围是从329界碑到326界碑,全程7公里。”赵明波说,“到了防火期,一天跑得没数了。”

    巡边过程中,除了日常的辛劳,更严峻的考验来自未知的危险,尤其是在黑夜。有一次夜间巡逻时,三对瓦蓝的凶光突然像幽灵般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是狼!”赵明波心中一紧,瞬间握紧了手中的钢叉和强光手电,同时迅速将妻子王虹护在身后。王虹也立刻攥紧了手中的镐把,与丈夫背靠着背。慌乱中,赵明波点燃了随身携带的爆竹,“二踢脚”炸响,狼瞬间遁入了漆黑的丛林……

    是哨所也是驿站

    哨所虽小,却从不是一座孤岛。它像一颗关键的棋子,被激活后联动了整盘边境治理的大棋局。

    这里,是军民鱼水情的“驿站”。边防官兵们巡逻至此,总会进来歇歇脚。“来,喝口热水!”王虹热情地招呼着这些年轻的战士,有时还会为他们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短暂的休整后,战士们带着一身暖意,再次踏上巡逻的征程。

    这里,也是锤炼党性的“微型党校”。密山市二人班乡边境派出所特意把所里的“党员精品日”活动,选择在“夫妻哨”举行。

    “我们就地学习身边‘夫妻哨’精神——一辈子的承诺,一根筋的执着,一家人的奉献。”派出所所长孙安政说,所里的民警们曾多次与赵明波夫妇一起巡边,在实践中感悟一名党员的初心。

    从“夫妻哨”这个点,记者看到了密山市“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边境治理的宏大格局。在“湖(兴凯湖)畔党旗红”党建品牌的引领下,民警、党员、群众“十户联保”的模式,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省内首个边境雷达智能管控系统,配以无人值守哨兵、无人机等科技设备,实现了边境地区全时段智能监控。

    一张人防与技防结合、地上与空中协同、传统与现代并举的天罗地网在266公里的边境线上悄然织就。而“夫妻哨”,正是这张大网上一个有温度、有力量的驿站。

    “一切平安”是最常见的落款

    赵明波夫妻还是边境线上的“环保卫士”。巡逻路上,路边的塑料袋、饮料瓶,他们会随手捡起。一只受伤的野鸡被他们带回哨所,治愈后重归山林。

    在他们厚厚的巡逻日志里,“一切平安”是夫妻俩最常见也是最欣慰的落款。正是这看似寂寞的坚守,才换来了不远处的繁华与喧嚣。

    值得赵明波“炫耀”的是,2024年11月,密山“夫妻哨”的建设经验被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在中俄边境密山段持续稳定的保障下,密山口岸旅游、贸易繁荣兴旺,边境线路成为全国闻名的自驾游精品廊道。

    赵明波夫妻守护的,不仅是物理的疆界,更是一个文明、美丽、开放、充满希望的新边疆。

    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赵明波和王虹吃完“两顿饭”,又一次开始了一天中最后一次例行巡逻。他们走向密林的背影,是这266公里边境线上最动人的风景。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