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刻领悟原创性理论和原理性贡献
    学好用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亓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著作生动记录了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担当,是我们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我们要结合党的二十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及时跟进学习,深刻领悟其中的原创性理论和原理性贡献。

    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是前四卷成功出版的延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回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对我们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深刻理解新征程上党的历史使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重大意义。

    体现破解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担当。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设立了《携手推进现代化,实现共同繁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等专题,不断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时代之问,体现了我们党破解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担当。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南。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必须要有科学思想的引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进一步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南。

    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实践永无止境,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共有十八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中都有许多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等。这些创新成果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中心任务,展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最新成果。

    充分体现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设立18个专题,分五大板块。

    充分体现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从谋篇布局到文章收入,都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再部署再推动。这体现在,一是把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收入,并作为开篇文章,对全书起到了统领的作用。二是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中期目标给予重点关注。

    体现党的理论创新的与时俱进。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文章中能够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十多年来提出的主张、观点、理念,都随着实践探索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与时俱进。

    体现总结经验规律的深度自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时间节点的讲话和文章,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对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意义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时间节点的讲话和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注重总结经验和规律,体现出把握历史主动、总结经验规律的深度自觉。

    体现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的诸多文章,以严密的逻辑、有力的说理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如《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中阐述,“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等五个方面阐明了“两个结合”为什么能结合、结合什么、怎样结合以及结合的价值,讲清楚“两个结合”的道理学理哲理。

    体现朴实生动优美的文风笔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有许多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和形象的比喻以及引经据典,体现出优美的文风笔风。以《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为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在演讲时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来形容“一带一路”发展历程;用“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来体现各国应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的愿望和情怀。优美的文风笔风使理论更亲切、阐述更生动、理解更深刻。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杨廷 制图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