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二○二五年新时代幸福龙江建设二十件民生实事”跟踪报道②
    联动管理 让基层群众用上“放心药”

    □本报记者 周姿杉

    近年来,我省锚定“强基层、稳供应、优服务”目标,以健全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服务机制为主线,将县域中心药房建设作为破解基层“用药难、用药贵”的关键抓手,目前已实现全省67个县(市)中心药房管理运行体系全覆盖。其中,密山市以中心药房为核心重构药品供应链,通过数字赋能、服务下沉等创新举措,不仅让当地近80%的慢病患者足不出村买到平价药、放心药,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密山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健康龙江、健康中国建设迈向纵深。

    机制创新:构建“县乡村”三级药品联动体系

    “我们紧扣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以中心药房为核心,从架构、数字、服务三方面发力,打通基层药品供应保障最后一公里。”密山市卫健局局长张丽萍介绍,密山市建立“一库五组”运行架构,实行目录、采购配送等“六统一”管理,让县域内168家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100%衔接,彻底改变了过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药、断药”的局面。

    在数字赋能方面,密山市搭建三大监管平台,急救药品可在3小时内送达。“过去遇到急救情况,常因药品短缺耽误治疗,现在有了数字监管平台,药品储备和调配效率大幅提升。”张丽萍说,通过双保险审方机制,已拦截风险处方3000余张,处方合格率升至98%,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服务下沉是密山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的另一大亮点。该市创新“村报计划、乡级整合、分类采购”模式,将药品配送时效从7天压缩至3天,68种集采药直达村卫生室,村民药费直降61%。“以前买降压药要坐半小时车去镇上,现在村卫生室就能买到,价格还便宜不少。”密山市黑台镇村民王红亮的感受,正是当地群众用药便利度和实惠性提升的真实写照。

    作为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医院,密山市人民医院承担着优质资源下沉的重要使命。“药品保障是贯通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的核心血脉。”密山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尚民表示,通过统一用药目录,实现三级医疗机构药品100%衔接,患者在村里就能开到和县级医院一样的药,上下转诊用药不断档,让“小病在乡村、大病到县城”的分诊格局落到实处。下一步,医共体还将探索“慢病药学服务医师、药师、公卫医师三师共管”模式,推动慢病患者用药方案个性化、精准化。

    全省推进:因地制宜打造基层用药保障样板

    密山市的实践是我省加快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服务机制的缩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百姓用药难题,将中心药房建设纳入幸福龙江建设20件民生实事,确定全省67个县(市)100%建立中心药房的目标任务。”省卫健委药政处处长吕广辉介绍,省卫健委将中心药房建设列为年度攻坚破难三项任务之一,由省卫健委主要领导领题,分管领导具体推进,形成省市县联动“一盘棋”的推进格局。

    “我省在中心药房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全省探索推进三种县域中心药房建设路径:基础应用式,为已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的地区构建运行体系;实体扩充式,对供应不稳定、药库不足的地区进行药房改扩建;信息赋能式,将药品管理系统与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协同推进。”吕广辉表示,目前,全省67个县(市)中心药房管理运行体系已实现全覆盖,1个县(市)建成中心药房信息管理系统。

    在资源整合方面,密山市率先实现突破,由密山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双牵头,共建1个县域中心药房,实行“五个一”管理(一个用药目录、一个中转库、一个药品管理系统、一个审方系统、一套管理制度和流程),形成“1+1>2”的服务模式。“我们通过整合中西医资源,投入350万元打造标准化中心药房,用好用活集中采购、统筹调拨、动态储备三项举措,推动药品种类从701种扩增至1435种,常用药品价格平均下降57%。”密山市委书记胡文说,密山市还探索“大宗直送+小微集配”双通道模式,进一步压缩配送成本和时长,减轻群众购药负担。

    为确保中心药房规范运行,我省出台《县域医共体中心(云)药房建设管理规范(试行)》,构建“六统一”管理体系(用药目录、采购配送、监测调配、储备调拨、药品管理、药学服务统一)。同时,建立“双保障”储备机制,全省中心药房储备重点药品平均达70余种,短缺药品规范处置率100%,有效应对紧急用药和个性化用药需求。

    服务升级:强化人才支撑,释放政策红利

    “药品下去了,专业服务更要下去。”胡尚民告诉记者,基层药品保障不仅要解决“没药吃”的问题,还要确保“吃对药、吃好药”。为此,我省将人才建设作为补齐县域药学服务短板的关键,多举措提升基层药学服务能力。

    在药学支持帮扶方面,全省开展城市三甲医院“包县”帮扶和组团式援边工作,实现三甲医院包县帮扶全覆盖。开展“银龄药师帮扶支持基层活动”,建立百名银龄药师库,优先向边境县(市)派驻银龄药师,分层分类提升基层药学服务水平。“银龄药师经验丰富,不仅能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还能为群众普及用药知识,帮助大家树立科学的用药观念。”吕广辉说。

    为激励药师主动服务,我省新增药学门诊诊查、住院诊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引导药师走向临床、走近患者。“以前药师主要在药房发药,现在通过药学门诊,能为患者重整用药方案,解答用药疑问,医和药的协同性更强了。”胡尚民说,医院还定期组织药师下乡巡诊,为慢病患者提供用药随访服务,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胡文表示,今年7月,密山市成功举办国家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政策培训会议,向全国推广密山经验。下一步,密山市将持续完善中心药房管理体系,深化药师帮扶和家庭药箱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用上“安心药、实惠药”。我省也将以密山为样板,进一步优化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基层末梢,为保障群众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龙江力量”。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