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鑫 刘怡然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我们要深入领会、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立自强,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以文化自觉担当新使命
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历史渊源、内在规律及当代价值的清醒认知、深刻反思与主动把握。唯有在历史认知中坚守文化根脉,在规律把握中推动传承创新,才能真正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创造的革命文化,集中体现了党的信仰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奋斗目标,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要在文化自觉基础上不断增进文化认同,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建设要求增强文化创造力,而创造力源于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要增强文化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在时代的变革中坚定建设文化强国的信心,让中华文化在创新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凝聚参与文化建设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通过唤醒民族文化认同,凝聚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合力。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在于人民群众。文化自信使人民群众以主体身份参与文化建设,激活文化创造活力,从文化消费对象转变为创造主体,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文化自信并非抽象概念,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种建立在道路、理论、制度认同基础上的自信,为文化强国建设确立方向,让文化发展真正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核心支撑。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自立自强是文化主体在文化发展中坚守自身主体性、守护精神根基。在多元文化互动中,既不盲目依附他者文化,也不封闭保守,而是以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知为基础,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坚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立自强对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化强国的本质是文化软实力的彰显,而软实力的核心在于文化价值的认同与辐射力。若缺乏文化自立自强,将导致文化认同断裂,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失去方向。只有以自立自强为基础,才能在多元文化冲击中筑牢文化安全防线,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中实现精神独立。
文化自强激活文化强国建设的创新动能。文化自强是立足文化根脉的主动突破与自我革新,它以创新创造为引擎,推动文明基因在当代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跃升,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持续的内生动能。这种自强绝非闭门造车,而是植根于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品格。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自强突破传统边界,在科技赋能中实现古今文明的对话共生,以产业创新培育文化竞争新优势,夯实文化强国的根基,让中华文化以自强之姿挺立于世界文明舞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化自立自强是筑牢民族精神根基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其成为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源泉。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在交流互鉴中推动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