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将爱国情更好转化为报国行

    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是对故土家园、民族文化和国家前途的深切热爱与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这深刻揭示了爱国主义的实践属性。从澎湃于心的爱国情到积极实践的报国行,体现的是一种将主观情感客观化、内在价值外在化的实践逻辑。

    将爱国情化为报国行的内在动力

    伟大实践皆源于坚定而深刻的价值认同。只有当个体对国家形成全面、立体而理性的认知与归属,爱国之情才能升华为坚定而持久的报国之志。

    认同具有整体性,表现为对国家、人民、文化和发展道路的全面拥护。爱国之情既体现在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上,又体现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表现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与自信。这种多维度的认同,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坚实思想基础。

    认同具有超越性,表现为从“小我”到“大我”的价值升华。当个体深刻认识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时,便能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古代先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到当代先进模范将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正是这种价值超越性,驱动人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懈奋斗。

    认同具有实践性,表现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自觉。认同不能止于观念,必须导向行动。它要求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国家发展成就、制度优势和文化价值的理解,从而增强认同的坚定性,为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提供持续动力。

    将爱国情化为报国行的核心环节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仅有认知不付诸实践,爱国便是空中楼阁;仅有实践而缺乏理性认知,行动亦难持久深远。事实表明,知行合一,是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行动的核心环节。

    爱国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呼唤每一个人成为脚踏实地、笃行不怠的“实干家”。爱国与否,最终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科技攻关中的锲而不舍,还是平凡岗位上的兢兢业业,一点一滴的实干才是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真正的爱国,体现在日常岗位上的精益求精、急难险重时的挺身而出、漫长岁月中的坚守不渝。

    理性使报国之行行稳致远。理性爱国,才能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爱国主义实践必须建立在尊崇法治、明辨是非的理性基础上。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处理问题,使爱国行动更有力量、更具建设性,要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理性、合法、有序的行动。

    报国之行需持之以恒。报国行动贵在坚持,难在恒久。它需要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只有经年累月的坚守与付出,才能将爱国之情沉淀为对国家发展的实质性贡献。

    将爱国情化为报国行的现实落点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报国并非遥不可及的英雄壮举,而是体现在日复一日的职业坚守与专业精进之中。每一个平凡岗位都是报国之域,每一次履职尽责都是爱国之举。

    爱岗敬业是报国行的基本要求。工匠精神所代表的专注、严谨与卓越,正是爱国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弘扬工匠精神,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就是将爱国情怀融入日常工作的具体体现。

    勇于创新是报国行的时代召唤。当前,创新已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新时代的报国行动,必须紧扣创新主题。无论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探索新模式、新业态,都需要敢于突破、勇于创造。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创新勇气,敢于探索前沿,勇于突破瓶颈,在各自领域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是新时代报国行的鲜明特征。

    服务大局是报国行的方向指引。个人的岗位建功应主动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对接。无论是投身乡村全面振兴,还是参与区域协调发展,都要自觉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使个人奋斗更具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将爱国情化为报国行的有力依托

    个体从爱国情到报国行的有效转化,既需内在自觉,也需外部环境支持。良好的制度设计与社会氛围能够广泛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爱国主义实践提供坚实保障。

    体制机制创新为实干奋斗提供支撑。一个崇尚奋斗、鼓励创新、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是爱国主义实践的重要基础。通过完善法律政策、优化评价机制、强化激励保障,让奉献者受尊重、实干者得回报、创新者有舞台,才能形成人人乐于参与、人人勇于担当的生动局面。同时还要加大人才激励力度,表彰先进典型,推动形成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

    文化滋养为爱国行动厚植土壤。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潜移默化地滋养人们的家国情怀,激励更多人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报国的先进感人事迹,营造崇尚英雄、学习楷模、尊崇奉献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市行政学院)】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