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7日,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与塔河县人民政府,联合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在大兴安岭塔河县二十二站林场开展星地同步验证试验。本次试验聚焦5米光学卫星、句芒号卫星及新一代海洋水色监测卫星的自然资源碳汇遥感监测能力,进一步深化国产遥感卫星在自然资源调查、碳汇计量领域的实战应用,为提升大兴安岭典型地物碳汇计量精度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本次试验利用高光谱卫星光谱信息与地面采集数比对,精准反演植被叶绿素等碳汇关键指标。为确保数据精度,技术人员精准对接5米光学卫星、新一代海洋水色监测卫星过境时间,在二十二站林场同步开展森林、湿地植被光谱采集与样本采集,所有样本均送至实验室进行碳、氮、叶绿素等碳汇核心指标测定。
同步采集周边森林、湿地大气指数样本,构建“卫星-地面”数据校准体系。
针对句芒号卫星“激光+多光谱+多角度+超光谱+偏振”的综合遥感优势,试验团队采用“卫星+无人机+地面”立体监测模式,完成合计1200公顷样地的激光点云拍摄,以及10个卫星激光点落点样地内树木数量、种类、平均胸径及树高等参数测定,多维度提升卫星碳汇反演精度。
试验期间,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与塔河县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以“互利互惠、协作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举行野外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成立“自然资源部东北黑土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野外实践基地”,为后续碳汇监测、生态保护的长效协作搭建平台。
“自然资源部东北黑土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野外实践基地”的成立,将充分融合生态系统数据、卫星应用技术、专业队伍、软硬件设施、碳汇研究成果的综合优势,在本次星地同步试验积累的丰富数据和监测模型基础上,精准核算二十二站林场森林碳汇储量,进而构建黑龙江省“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森林碳汇储量反演标准框架,有效拓展黑龙江省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见效,为全省“双碳”目标达成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技术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