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岗区作为哈尔滨市的核心城区,针对人口密集、需求多元的治理难题,以建立党员作用发挥长效机制为突破口,组织开展“党员先锋•链连联动”行动,通过“链式管理”,联动各类党员群体到社区报到,办好民生实事,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建强组织链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南岗区建立快速集合力量、统一高效指挥、各负其责行动、系统辐射链动的党员参与基层治理体系,切实让党员“站”出来、“聚”起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志愿者为老人理发
日前,市民李大爷和江大爷相约一早来到社区理发,李大爷说“社区不仅免费给我们理发,还帮我们代买生活用品,孩子在外地也不用太惦记了!”大成街道新吉社区党委组织党员扛起“资源联结者”责任,积极调动辖区商户、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分片包干,逐户走访辖区理发、餐饮、小型商超、家电维修等场所,邀请商户加入“爱心企业联盟”,将专业服务资源纳入“打包服务清单”,联合辖区社会团体,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
该区制定了《南岗区开展“党员先锋•链连联动”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到站报到规程,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党员报到通知,确保党员全覆盖知晓。今年以来,共有4000余名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到社区报到,开展社区治理、暖心服务。社区建立报到党员管理台账,结合报到党员服务意向、专业特长及个人实际情况,将党员编入网格或志愿服务队,编制岗位清单,明确职责任务,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建立“日常服务+应急响应”双报到机制,着力提升党员应急处突能力,确保紧急情况下党员“召之能来、来之能战”。
老人在敬老餐厅用餐
拧紧责任链 激活党员先锋新动能
南岗区聚集不同党员群体优势,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让党旗在各个领域、各类党员群体中高高飘扬。发动2700余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通过“便民热线直通车”“流动办公桌”等载体,“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解决小区树木虫害、单元门破损等问题76件,开展政策宣讲、科教普及、困难帮扶等服务活动452次。
跃进街道“便民热线直通车”发车,城管、物业、居民代表齐聚,聚焦民生破解难题。百盛家园小区居民反映,小区内树木生虫,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针对这一诉求,跃兴社区立即联系物业进行实地踏查,进行全面消杀,使虫害树木得到及时有效治理。“直通车”通过面对面倾听、点对点回应、实打实解决的模式,将服务窗口前移至群众家门口。
社区圆桌会议
近日一早,荣市街道辖区的“两新”领域流动党员张建明和他的员工们开始了爱心义诊。2024年以来,张建明带领员工为辖区38名老年人进行视力义诊,免费发放花镜。全区18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报到站,在哈西商圈、秋林商圈等人员流动集中区域,设立流动党员服务驿站、流动党员服务专区,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领任务,积极参加环境整治、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
441名离退休党员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民情摸排、便民服务等工作,帮助解决楼顶防水、绿化治理等问题。“银耀南岗”“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宣传宣讲、文体艺术、河湖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达街道三孔桥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设立“老党员民情议事厅”,定期与社区、物业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小区设施维护、环境改造、路灯更换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谋划策,在老旧院落改造、小区物业管理等社区治理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精构治理链 为民服务枝叶关情
当都市夜幕降临,荣市街道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灯光每周二、周四晚总能在需要时亮起,“冰城圆桌派 协商议事厅”里热闹非凡,上班族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走进这里协商议事,邻里纠纷、供热投诉、小区停车规划等问题,逐一得到解决。
民情恳谈会
跃进街道“小小心愿箱”广泛收集居民诉求,围绕儿童近视问题,联动哈尔滨青少年视力防控基地,特邀眼科专家带来暑期护眼活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以“需求—资源—项目”三项清单为抓手,构建“点单—接单—办单”闭环服务机制,精准对接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切实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通过“小小心愿箱”、网格微信群等“线下+线上”渠道动态收集群众需求,整合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资源形成项目供给清单,搭建“冰城圆桌派 协商议事厅”“民情恳谈会”等议事平台,推动1971件群众诉求高效解决。利用“法律明白人”“颖音舒心室”等特色载体,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在燎原街道省军区社区,一场“智能翻译”行动温暖了银发群体,社区党委组建志愿服务队,手把手教老人查社保、绑银行卡,15分钟上门响应诉求,让智能时代的“数字鸿沟”不再困扰老人。
哈西街道鸿朗社区7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到“小雨点”敬老餐厅吃午餐。社区以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为目标,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动员爱心企业出资建设餐厅,同时汇聚党员、大中专学生、居民等400余名志愿者,开展敬老助餐、倾听陪伴等服务,日均为170余名7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针对残疾、高龄、独居等特殊人群,实行“一户一档”管理,通过入户走访“问需”、救助热线“点单”、党员结对“接单”模式,提供理发、送餐、问诊、心理疏导等服务。
依托206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化“一刻钟党群服务圈”建设,精细化设计和实施“助老餐厅”“就业大集”“假期小课堂”“闲置物品捐赠平台”“暖心集市”等特色服务项目,推动党员亮身份领岗位、到一线办实事。组织18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健康义诊、法律咨询、文艺汇演、安全宣传、就业指导、爱心送考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立即响应-及时反馈-即时服务”机制,群众按下“需求键”,党员志愿者迅速响应,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孤寡老人等群体提供“一刻钟”上门服务,以“党员多跑路”换“群众少跑腿”,让民生温度直抵人心。
记者 蔡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