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新质生产力的龙江实践”系列报道⑥
    大国工匠为制造业升级“挑大梁”

    刘丽在加工电缆护管。本报记者 苏强摄

    □本报记者 王彦

    9月5日中午,大庆油田采油二厂一台抽油机前,“大国工匠”刘丽正与几名工作室成员合力将一套80多斤重的组合阀安置在井口处。该套井口组合阀不但调整了取压位置,而且拓展了数字化采集功能。“咱们再琢磨一下,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优化。”刘丽一边调试设备,一边叮嘱大家。

    这是刘丽工作室开展革新创效的日常,也是全省劳模工匠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一个微小缩影。

    以问题导向快速迭代,小改小革汇集成规模效益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大庆油田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步伐,依靠科技的力量,用更少的人力、更便捷的操作、更精准的管理助力油田产出更多的油,为以刘丽为代表的一线产业工人创新创效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刘丽是一名采油班长。她扎根一线,尽心尽力照顾好每一口井,同时,通过创新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出各类成果200余项。近年来,刘丽带领工作室成员攻关“采油生产现场数字化设备应用及配套技术”,形成了包含数字化专用井口装置、多功能压力变送器清洗仪和抽油机井新型悬绳器等3大类、10项成果,并在油田生产一线投入4400余套,有效解决了设备冻堵、丢失、损坏、误操作及故障发现不及时等问题,避免了成本损失、环境污染、数据误差和油井减产,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94.89万元。

    “现在已经不是仅靠‘出大力、流大汗’就能换来滚滚油流的时代了,而是要以知识和技术实现创新突破,用智慧换来原油稳产。”在刘丽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必然选择。劳模工匠既是新质生产力实践浪潮中的排头兵,还要引领带动更多职工投入到企业革新创效中来。

    “也许一个小创新只能为油田节省个几百元、增油一两吨,但如果一线工人都能积极想点子、提建议、搞创新,那创造的效益、增加的产量就会很惊人!”

    为此,刘丽工作室通过师带徒、技能比武等举措,培育梯队,让更多的青年工匠脱颖而出,成长为新质生产力实践的生力军。工作室充分发挥工程师的科研优势和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优势,促进科研“白大褂”与技能“红工装”的深度融合,技能专家与技术专家“结对子”,大师工作室与科研院所互建工作站,聚焦生产一线数字化仪器设备应用中的实用性、适用性问题进行技改革新,让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实现成果转化双向推进,乘“数”而上、向“智”而行。

    锻造大国重器,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赋能未来。自进入中国一重集团材料产业部锻造厂的那天起,“锻造大国重器”便成为刘伯鸣的坚定信念。他带领团队操作着1.5万吨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将高温钢锭塑造成各类关键锻件,广泛应用于核电、石油、化工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先后创造53种锻造方法,开发41项锻造技术,攻克核电、石化装备锻造难关103项,填补国内行业空白50多项。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在锻造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我省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刘伯鸣也因此走上了“大国工匠”的领奖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刘伯鸣不觉深思:老企业如何焕发新动能,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以来,刘伯鸣工作室成功锻造出“500MW冲击式水轮机转轮轮毂及配套水斗锻件”,这是世界最大尺寸、最重吨位的水电机组“心脏”锻件,解决了超大超厚不锈钢锻件极限锻造及均匀化变形的难题,满足了我国扎拉水电站的建设需求;锻造成功的世界最大液压打桩锤替打系统锻件,满足了当前海上风电单机容量增大、管桩直径越来越大的现实需要,推动了我国绿色能源发展。

    关键核心部件的突破,使高端锻件领域实现从“能用”到“好用”到“领先”的跨越。值得一提的是,刘伯鸣工作室还通过创新实现了整锻低压转子的批量化生产。过去,核电装备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彻底打破了此类核电关键锻件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如今,该类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以及通过不断创新优化工艺,将生产一支整锻低压转子的时间整整提前10多天,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将热加工综合技术水平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

    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带动产业链自主可控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升级,劳模工匠始终站在技术变革最前沿。哈电汽轮机动装分厂的数控铣床操作台前,“大国工匠”董礼涛正与徒弟们调试燃机轮盘部件的加工参数。这个看似普通的金属圆盘,经过精密加工,将成为燃气轮机核心部件之一,其加工精度达到微米级。

    近年来,哈电汽轮机聚焦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建设,在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和中小燃机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设计和制造难度极高。作为能源领域的核心装备之一,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制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综合实力,更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董礼涛说。

    2024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上海临港点火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首次走完基于正向设计的制造全过程。哈电汽轮机承制了燃烧室等关键部件,董礼涛参与了火焰筒、喷嘴等核心零件的加工任务;2025年2月,哈电汽轮机在推动自主化燃机领域再次迈出关键一步,该企业自主设计制造的国内首台16MW燃气轮机样机成功总装下线,7月满负荷试验成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董礼涛带领生产团队攻克了诸多技术难关,确保了每一个细节的精准无误;AGT110是由中国航发牵头研制的我国新型燃机,与同功率火力发电机组相比,一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100万吨。董礼涛所在的哈电汽轮机主要承载该项目核心部分轮盘的加工,董礼涛团队应用双刀条枪钻、定向进给与退出技术、牙托粉固定刀片技术等,最终高质量完成了各级轮盘的加工任务……

    新质生产力正以全新的方式重塑产业格局,而产业工人队伍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力量,其素质能力直接决定了新质生产力的落地效率和发展高度。董礼涛告诉记者,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科技创新是唯一途径,在此过程中,劳模工匠是责任担当,他们主导的技术革新项目年均为企业创造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经济效益;他们更是示范引领,“只有不断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乘数效应,筑牢龙江制造业的技能根基,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让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走得更稳更远,才能让龙江老工业基地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龙江的每一步飞跃都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坚实支撑。新质生产力在龙江的落地生根,从来不是宏大概念,而是无数工匠用每一次精准操作、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次经验传承,垒砌的振兴基石。无数像刘丽、刘伯鸣、董礼涛一样的工匠们正默默奋战深耕在生产一线,以创新微光汇聚成驱动老工业基地转型的硬核力量,成为新质生产力实践浪潮中最鲜活的“顶梁柱”。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