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主题征文选登
    踏访绥棱抗联遗址

    1937年,抗联部队在绥棱县北部山区陆续建立了学校、被服厂、修械所、医院、仓库等密营设施,使得该区域成为抗联对敌作战及掩护部队、后勤补给、安置伤员、培训干部的重要后方基地。

    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翻开了一部沧桑但决绝斗争的史书。

    历史的大山重重叠叠,穿过岁月的河流,通过梦境向我发出参与的邀请。民族独立、热血抗争、爬冰卧雪,是这部书的生动章节。

    或许曾经在大山里打游击的那群先辈,也只是期待后世的我们幸福安康的生活,再也不分阶级、穷富。他们的身影黯淡了,但时常照耀我,让我坐在桌边,一页页翻阅他们的故事,热泪不经意流淌,心跳为之加快,并与之共振。

    这是一本书的回忆,是幻境,是豁然开朗的另一种现实。我发现一群人在大山中,在纸上被作者虔诚地一次次描述,而那些黑色的方块字,是一块块磁力强大的石头,吸引我去靠近。绥棱的山是有灵性的,它们用连绵的山脊将抗联将士围护起来。春天来了,他在山谷里催促山谷里所有的生命快些苏醒,尽快孕育,并为爱发声。夏天到了,他通过风,摇动一棵棵红松、白杨树、桦树、柞树等树木,他要他们挺直腰杆,树立“树”的自信。秋天来了,他与所有的动物促膝交谈,告诉他们,在即将到来的冬天,要做好预案,提前谋划,抢先准备。等冬天真的来了,他施展法力,以漫天的风雪做釉,用冰火两重天来烧制一件瓷器。用它来盛装一群人的梦。

    白马石是山谷的使者,是山下人间岁月的守护者。上万年的雨水冲刷,上万年仰望星空,上万年心语的凝结。突然在某天,一道天雷击穿了它,使它裂成两瓣。当夜有位抗联小战士做梦,有匹白马从石中腾空而去。从此,战士们爱护起这块巨石,情报放在白马石,抗联部队西征反“围剿”行动会师地点选在白马石,山下百姓送来的粮食藏在白马石。

    战士们的信念汇聚在白马石上,于天地间发出冥想,这冥想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这声音震动起来,引发山谷里所有的巨石共鸣,时至今日,山谷仍在持久地回响,但需你放弃山下所有的喧嚣和欲望,慢慢回归内心,方可以听到这声音。

    我承认,进入山谷,我的双耳总是莫名地涌入一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我仿佛听到战士们正围聚在南北河畔,一起哼唱着《露营之歌》,听到拴在树上的一块熟铁发出上课的铃音,然后那些战士们开始齐声地朗读那些描述信仰的著作,他们琅琅的读书声,久久地在山谷间回荡着;画面一转,月黑风高之夜,被他们擦拭得发出寒光的枪膛里,正被装满一颗颗凝结着仇恨的子弹。而日寇们正在山下密谋,他们制定了“三年肃正计划”,正欲把东北所有的抗日武装力量彻底地“剿灭”。于是,山谷里战士们即将再一次出发,此去是去战斗,而战斗意味着谁都可能随时牺牲。他们对此已经习惯,凝重的脸庞、深邃的眼神,他们彼此默默祝福着对方。我知道,我放轻脚步和呼吸,即将进入他们设计的一场伏击战现场。

    历史不该被忘却,那些表现出张力的历史细节,是画家笔下一个个鲜艳的色彩。你一旦忘却了色彩,便只能拥有单色的人生。1938年的夏天,一个中年妇女怎样用一种温情的眼神和语言,抚慰了抗联九军二师五团战士们的年轻心灵,她献出的两垧地玉米,又将滋养多少缺乏营养的身体;那些棉鞋又将支撑战士们走多远的路;那些红伤药又将治愈多少疼痛的伤口。

    当所有的战士离开山脚下时,忍不住回望,郭铁坚师长紧紧地握住张大嫂的双手,动情地说道:“等革命胜利了……”

    后来,革命真的胜利了,张大嫂已经离世,她的两个儿子张景福、张景禄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

    我相信,唯有心怀虔敬之情的人,方能够进入山谷。山谷的静默与回响,是精神殿堂的肃穆之音,你方能够透过表面怡人的风光,体味苦难岁月中那些疼痛的记忆。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中,那些不屈的生命被一次次锤炼,锻造成钢铁的硬度,发出耀眼的光芒,而这光芒正是我下山时,突然从头顶投射下来的光,那光辉照着我,瞬间荡涤了我身上所有的污垢,我被重启,幸得新生。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