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主题征文选登
    肖毅:矢志记录虎林侵华罪证

    虎林,卧伏于广袤无垠的黑土之上。一江之隔,便是彼岸的苏俄。在波谲云诡的20世纪30年代,这里被侵略者定格为窥探与进犯的战略咽喉。日本关东军在涤荡东北全境的同时,将虎林视为其北进扩张、觊觎苏俄的“桥头堡”,于虎林全境,垒筑起规模空前的地下军事要塞与防御体系。这些工事,深嵌地下,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堡垒,碉堡星罗,坑道棋布,暗堡密织,复杂、坚固,被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

    在虎林市,肖毅是一位文化沃土的耕耘者,是历史的守望者。他数年如一日,驾车万里,车轮丈量乡野,足迹遍布虎林偏隅,深入被岁月遗忘的村落。他以画笔为刃,镜头为眸,丹青入史。他躬身倾听百位风烛残年的抗战老兵的口述,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努力留存下那些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烽火印记。

    2017年,当肖毅着手拍摄“虎林百集红色故事”系列纪录片时,一次偶然的采访,却将他推向一个残酷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他面对的是一群平均年逾耄耋,甚至行将百岁的老人。面对生命的脆弱和历史的紧迫,肖毅暂停了原定的“红色故事”拍摄计划,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对这些活着的历史见证者的采访与拍摄。

    在与这些老兵深入交流的过程中,肖毅的镜头与画笔,凝固了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意外地挖掘出鲜为人知、尘封已久的历史碎片。许多老兵在讲述参军经历之前,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他们曾被迫参与修筑侵华日军在虎林留下的各种设施。老兵韩国喜年仅十八岁,却被迫与被奴役的同胞一道,修筑着虎林通往虎头那崎岖的公路。促使肖毅决心绘制《肖毅虎林侵华日军罪证遗址遗迹钢笔画集》的深层原因,是源于他阅读了《侵华日军在鸡西地区罪行录》。书中关于虎林地区侵华日军遗址遗迹的记载仅几十处。凭着直觉,肖毅感到虎林还有深埋着未曾揭示的罪恶,仍有相当数量的遗址遗迹。他深知,彻底揭露侵华日军在虎林大地上深埋的罪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唤醒全民参与的意识,方能集腋成裘,拼凑起完整的历史拼图。

    于是,肖毅和他的团队在寻找侵华日军遗址遗迹的同时,用钢笔画记录那些被风雨侵蚀、几近湮灭的侵华日军罪证。选择钢笔,是他深思熟虑的抉择,钢笔之线,骨骼分明,力道内蕴而克制,尽显物象经时光磨砺的结构以及饱经风霜的沧桑。当钢笔画与团队深研地域文化的文字资料相合,厚重感便油然而生。它不仅展现遗迹外貌,更深掘其核心信息:具体位置,日军何部何种设施,乃至编制、人数、驻地。数据翔实,如历史之DNA,赋予每幅画作无可辩驳之真实与不可估量之价值。

    于是,在肖毅笔端,一幅幅尘封罪证被唤醒。这些侵华日军罪证遗址遗迹,保存状态不一。更多遗址遗迹,残缺不全、岁月磨蚀的断壁残垣。即便如此,只要具有历史、保存、欣赏乃至文物价值,肖毅和团队决不放弃。对残迹,他们“再创作”。于残破碎片之上,结合史料与逻辑推断,艺术性还原重塑,力求最大限度贴近历史原貌。

    每周,肖毅的车轮都会准时碾过乡间小路,驶向那些散落在林间、田野、山坳的侵华日军罪证遗址。然而,这条求索之路,从来都荆棘密布,险象环生。

    初春时节,大地尚未从冬日的严寒中苏醒。肖毅正全神贯注地寻访一处隐蔽的日军工事遗址,视线被周围的荒草与半枯的灌木遮蔽。一根早已被拔走的废弃电线杆,留下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基座坑。荒草掩映下,它伪装成地面的一部分,成了陷阱。肖毅脚下猛地一空,身躯骤然失衡,半截身子悬空,一条腿别在坑壁,巨大的惯性带着他上半身不受控制地往前倾,头部笔直地向下栽去。坑底淤积着冰冷的水和腐烂的树叶,潮湿而腥冷的死亡气息,瞬间笼罩了他。千钧一发之际,幸好身体的惯性使他头部堪堪避开了水面。若是当时头部栽入其中,在狭窄封闭的空间里,呛水导致的窒息足以致命。跟随在旁的员工,目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面色惨白。等他们缓过神儿来,急忙上前,将肖毅从危险的泥坑中解救出来。

    另一次,危险来得猝不及防。在一片地形复杂、险峻的区域,他们需要攀爬悬崖峭壁,才能到达一处极少有人涉足的遗迹。向导在前头,肖毅紧随其后。谁料,向导在往上攀爬时,脚下猛地一滑,一块大石头竟被他蹬脱!大石头,从上方向着肖毅所在的位置,挟着呼啸的风声滚下。电光石火之间,凭着长年累月在野外摸爬滚打积累下来的经验,肖毅往旁边躲去,大石头擦着他的身体,坠入深渊。事后回想,若非他反应神速,恐怕早已化为山谷深处的尘土,而那些尚未被揭示的罪恶遗迹,也将继续沉睡在历史的烟尘中。

    这仅仅是肖毅在寻查侵华日军罪证遗迹过程中,两次惊心动魄地经历。他的“探险”,是一场与自然险恶搏斗、与时间赛跑的苦旅。正是这份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这份不畏艰险的担当,让他为我们不断打捞起那些被刻意掩盖、行将被遗忘的罪恶印记。

    寻访老兵,从来不是易事。许多老兵,在战火平息后,或选择回归故土,或归隐于偏远深山老林,或深居寂寞村落。其居所,常连亲属也难言详址。肖毅为此常顶严寒,或迎酷暑,不辞辛劳,挨户探访。肖毅曾为采访一位抗联老兵,驾车于积雪覆盖的蜿蜒山路行驶六小时。山路如巨蟒,稍有不慎便可能滑向深渊。途中,车辆险些因冰滑坠入深谷,死神低吼擦肩,可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有过退缩。

    2020年,新冠疫情骤至,如无形之手,暂阻其下乡步履。肖毅将画板搬回陋室,即便身体不适,挂着点滴,他仍以执着勾勒老兵肖像。疫情解封首日,他便迫不及待驱车二百公里,只为去拍摄一位肺癌晚期老兵最后的光影。抵达时,老人已至弥留,言语已艰。当肖毅示意,那只瘦弱却坚定、已然失去光泽的手,依旧标准有力地举起,向他,向历史,向共和国,致以最后的军礼。

    肖毅对老兵的深情,绝非仅止于记录。每次采访,遇到家境困顿老兵,他常自掏腰包,馈赠营养品进行慰问,慰藉老兵饱经风霜的晚年。逢年过节,雷打不动,登门探望,携节日祝福与问候。

    肖毅和团队倾力打磨逾两千分钟老兵专题片;出版《最可爱的人——虎林老兵》《虎林百位老兵素描肖像集》《虎林抗美援朝老兵纪念册》。202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肖毅虎林侵华日军罪证遗址遗迹钢笔画集》面世。

    肖毅,以生命为笔,以执念为墨,记录虎林大地上的累累侵华罪证,打捞起尘封的历史真相。这些铁证,在时光洪流中化为永恒警钟,昭告后人,鉴往知来,真相永存。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