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的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宛如一道钢铁彩虹,横跨在黑龙江之上。汽笛长鸣,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如巨龙般驶过国门,奔赴远方。
与此同时,在同江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智能监控中心,气氛紧张而有序。年轻的警察目光如炬,紧盯着屏幕上飞速跳动的数据流;在桥头的查验现场,执勤二队的民警正牵着警犬,对列车车体进行着细致检查。
一边是分秒必争、风驰电掣的通关效率,一边是坚如磐石、滴水不漏的安全屏障。
在这座“国门第一站”,有怎样一支队伍,能够同时扮演好“护航发展”的先锋与“捍卫安全”的卫士这两种角色?
答案,写在一面面高高飘扬的党旗上。
民警执勤
国门之下的“红色引擎”
在同江边检站,党建工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基因和指导行动的“导航仪”。黑龙江边检总站党委聚焦“四强”党支部建设目标,创造性地搭建了“星级党支部”创建载体。同江边检站正是这一战略的坚定执行者。
“过去,有些工作大家习惯凭经验干,虽然也尽心尽力,但总觉得不够规范,现在不一样了。”执勤二队政治教导员陆洋指着案头一本《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引》说。
这本厚厚的《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引》,正是边检站将党建工作从“软指标”变为“硬约束”的缩影。通过“达标创模”“规范争优”等系列活动,党建的“魂”被深深铸入队伍的“骨”中。
强大的党建工作,最终必然转化为过硬的业务本领。不久前,同江边检站高质量承办了全省执法办案专业实训。来自全省的业务骨干齐聚于此,围绕数据研判、案线转化等前沿课题,切磋交流、比武练兵。在这里,同江边检站展示了其在相关领域的领先优势,让兄弟单位的同行们赞叹不已。这正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结出的硕果。这个强劲的“红色引擎”,为每一位“国门卫士”注入了思想之魂、夯实了能力之基,使这个集体成为一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斗堡垒。
例行检查
安全与发展的“双重奏”
在国门线上,同江边检站的民警们需要时刻进行角色转换。他们既是明察秋毫的“鹰眼”,又是热情服务的“店小二”;既要手握“安全之剑”,又要手捧“服务之花”。
当城市已然沉睡,铁路口岸24小时边检勤务仍在坚守,他们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2025年1月28日除夕夜,年夜饭的饺子刚刚下锅,监控中心屏幕上,一节车厢的某个数据出现了微小的异常。指令迅速传达,陆洋立即带队进行复查,结果是虚惊一场,当陆洋和民警们收队回到警营时,饺子已经泡成了“片汤”。
而当旭日东升,面对前来咨询的企业代表,他们又化身为最贴心的“店小二”。一次,某企业负责人正为一批紧急货物能否快速通关而焦虑。“请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保障!”站领导当场拍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信息预报审核管理”“优化精简边防检查程序”等措施,为这批货物开辟了“绿色通道”。
这些,不过是同江边检民警工作的日常。
“过去一列车查验下来怎么也得半小时,现在最快15分钟就搞定,为我们抢回了宝贵的市场时间!”这位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众多外贸企业的心声。
自同江铁路口岸开通运行以来,同江边检站查验的出入境货物已突破500万吨大关,为84列中欧班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
铁路口岸远景
强边固防的“大协作”
同江边检站全体民警深知,强边固防,从来不是任何一个单位的“独角戏”,而是一曲需要多方参与的雄浑“合奏曲”。
作为全省唯一同时具有水运、公路和铁路口岸边防检查业务的边检站,同江边检站拥有得天独厚的协同优势,能够构建起立体化的管控网络。在实际工作中,边检站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不断优化边检服务举措,支持口岸扩大开放、新业务开展,加强对涉外企业的政策指导与帮扶,促进贸易便利化。他们通过精准实施口岸流量监测预警、信息预报审核管理、优化精简边防检查程序等措施,持续压缩出入境人员候检时间,在中俄边境文化季等重大活动期间,创新性地制定出台“十项无感通关服务举措”,高质保通保畅。
采访时,陆洋告诉记者,同江市委、市政府对边检工作非常重视,同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工作组多次来站现场办公,破解发展难题。在智慧口岸、数智国门的规划编制中,给予边检机关充分的政策和项目倾斜。这种“把边检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的深度融合,正是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的生动体现。
面向未来,同江边检站的目光更加长远。他们不止步于现有成绩,而是持续探索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识别等新兴科技的应用,向“科技要警力、向数据要战力”,以边检工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稳边固边与兴边富民有机结合。
执勤二队政治教导员陆洋(右)介绍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采访中,一列车在大桥上呼啸而过。这架桥连接的是贸易与发展,是友谊与未来。而桥下的边检卫士们,则是这座宏伟大桥最坚实的“桥墩”。他们用绝对的忠诚和专业的素养,全力维护着国家安全和口岸稳定。
记者:崔立东;摄影:刘心杨;视频:刘心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