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
    ​新材料 新成果 新起点

    □本报记者 孙铭阳

    当下的哈尔滨,秋意渐浓而活力不减。8月30日至9月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这里盛大启幕,以“数智驱动、向新笃行”为号角,奏响了人工智能与新材料产业深度融合的交响,为全球新材料领域搭建起一座集展览展示、产业协作、技术交流、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桥梁。

    这场盛会的“成色”,在三大展区的璀璨呈现中尽显无疑。

    主题展、专业展、应用展协同发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携手布展,将新材料从实验室研发到工厂生产,再到市场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娓娓道来。524家参展企业与机构带来的4000余件(套)展品,如同打开了一本立体的“新材料百科全书”——既有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4家国际展商带来的前沿技术,也有国内23个省(区、市)、10所高校院所、22个园区的480家参展商亮出的本土创新成果,规模与层次均创下历届新博会之最,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沉浸式感受新材料产业的蓬勃脉动。

    开放合作的“果实”,在一场场对接活动中不断收获。

    自今年3月起,新博会便以“走出去”与“引进来”为双翼,将邀宾邀展与招商引资紧密相连。盛会期间,“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投资合作恳谈”“中韩新材料产业合作”等15场产业协作活动接连上演,中国矿产资源、中国铝业等30余家央企,1000余家国内外企业与机构齐聚一堂,思想碰撞间催生出合作的火花。最终,全省吸引新材料产业投资超700亿元的亮眼成绩,不仅是对“共赢发展”理念的最好诠释,更让“建设开放龙江”的蓝图在实践中愈发清晰。

    技术交流的“热度”,在院士专家的智慧碰撞中持续攀升。

    当16名国内外院士领衔,20家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围坐一堂,一场场“创想盛宴”便轮番登场。从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未来材料技术,到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的路径探索;从非粮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到产业中试平台的搭建与成果转化,近20场研讨活动以圆桌对话、闭门研讨、跨界沙龙等多元形式,让前沿观点交织、创新思路迸发,为新材料产业的未来发展点亮了智慧灯塔。

    营销服务的“温度”,则藏在每一个为参会者着想的细节里。

    为了让各方宾朋“有所得、有所获”,新博会围绕“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精准发力:13场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发布,15个新技术新产品惊艳亮相,为产业注入新活力;6场采购商与参展商对接,近50亿元合作协议与意向金额落地,为市场搭建新桥梁;88家制造企业提供1861个岗位,2000余份人才简历的递交,为行业汇聚新动能。在这里,需求被精准对接,机遇被高效创造,每一份期待都在用心回应中变为现实。

    简约、专业、高效,是本届新博会贯穿始终的底色。模块化、构件化的展位搭建,100%可回收的环保材料,让“绿色办展”理念落地生根;60余位院士专家的深度参与,确保了产业探讨的专业高度;提前征集需求、专人对接协调,90多项问题的高效解决,让湖南、新疆、甘肃、河南等代表团的调研与招商活动顺畅推进。

    省新材料产业专班的工作人员更是穿梭在各个展台,“有合作意向吗?”“需要什么协助?”一句句主动询问,让参展商倍感温暖;而参展商们也敞开心扉,从铜矿寻求投资商,到3D打印骨移植替代品寻觅量产伙伴,供需对接的热潮在展厅内处处涌动。正如美国斯旺西大学医学院高级讲师夏志道所言,他带着能实现快速骨再生、自然降解的3D打印骨移植材料而来,期待在新博会找到伙伴,让创新成果尽快走进临床。

    当盛会落下帷幕,留下的不仅是丰硕的合作成果,更是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的坚定信心。第七届新博会以“让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充分交流、协同做强”为初衷,用一场场务实活动、一次次真诚对接,让“政产学研用金介才”的资源在这里汇聚,让“所思皆得见、所想皆得愿、所念皆得现”的愿景成为现实。这座搭建在冰城的产业桥梁,已然为新材料链接新未来注入了强劲动力,而这场盛会的故事,也将成为全球新材料产业向前奔跑的新起点。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