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铭记抗战历史 致敬抗联英烈·镌刻英雄之名 ⑤
    ​汪雅臣:血洒黑土地 英名永流芳

    □沈炳喆 本报记者 李飞 王志强

    八十四载光阴流转,英雄血染的黑土地从未忘记他的名字。从“双龙”报号到抗联军长,汪雅臣将军用三十载生命铸就了不朽的抗日传奇。如今,他为之献身的土地上,每一寸山河都在诉说着对他的缅怀与敬仰。

    雅臣中学里的汪雅臣塑像。本报记者 王志强摄

    为铭记英雄,五常市将沙河子镇蛤蜊河子村更名为“双龙村”,并在汪雅臣牺牲地树立纪念碑。在五常市五常镇,贯穿城区、长约6000米宽24米的主干道更名雅臣路。此外,五常雅臣广场扩建工程二期,包括浮雕群与纪念墙等设施,也已列入哈尔滨市“十五五”时期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计划。这些地名、道路与纪念场所,将抗联精神具象化,让历史在现实中持续闪耀。

    在五常市雅臣中学——这座全市规模最大的高中里,每周升旗仪式后的“英烈精神微宣讲”已成传统。英烈精神主题班会上,学生们扮演英雄人物,演绎英雄故事,对汪雅臣等英烈事迹耳熟能详。“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百折不挠、越挫越勇,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在学生身上不时展现,那是汪雅臣英烈事迹在滋养和激励着新一代。”学校团委书记白剑霞这样总结。

    相隔不远的雅臣小学校,则将红色基因融入成长历程。2016年建校伊始,《雅臣荣光》的校歌便回荡校园;汪雅臣塑像矗立操场,事迹展厅遍布楼道。2018年,雅臣小学创建“汪雅臣英雄中队”,一年级学生争当汪雅臣事迹小讲解员;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每个学生戴上特制的胸标,在庄严的授牌仪式后,全体加入预备中队、正式中队,开启知英雄、学英雄、颂英雄的红色之旅。“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这是我们持之以恒传承汪雅臣将军先进事迹、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初衷,也是我们要担负起的时代责任和光荣使命。”四年级班主任田雪薇告诉记者。

    汪雅臣祖籍山东蓬莱,100多年前随家人移民到五常。“自古山东出好汉,我心中的山东好汉,就是汪雅臣。”说这话的是64岁的王德成,五常市长山乡政府退休干部、退伍军人。2020年,他到山东烟台探望女儿,却发现在当地革命纪念馆中几乎找不到汪雅臣的记载。仅有的零星信息,令他既心冷又心痛。于是,他奔走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与媒体之间,一遍遍讲述这位英雄的事迹。起初,不少人怀疑他另有所图,甚至直接质问:“你到底要什么?”但他内心那团火从未熄灭。

    2023年,在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蓬莱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专门设立汪雅臣烈士展区,展出王德成提供的4万字史料、照片、战斗图板、塑像及五常民间曲艺视频。家乡领导被将军的事迹深深感动,也感谢王德成“送英雄回家”的义举,特别聘他为烟台“史敢当”红色讲师团唯一外聘讲师。

    此后每年冬天,王德成借探亲之机在烟台举办讲座,至今已超过70场。他从政府部门讲到学校社区,从厂矿单位讲到武警部队,还担任多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跨越千里,他终于让汪雅臣的名字,重新回响于英雄的故乡。

    今年夏天,烟台市老促会一行专程赴五常,走过雅臣路,立于烈士牺牲纪念碑前。乡音醇厚,一抔故乡黄土、一杯清酒祭英魂。此情此景,若英灵有知,汪雅臣将军或许也会含泪而笑吧……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