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东北抗联精神辉映新时代4
    烽火硝烟十四年 缅怀先烈勇前行
    访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历史研究专家李江

    □本报记者 李淅

    是什么样的精神,能够穿越八十载风雪,依然炽热如初?日前,记者对话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历史研究专家李江,随他循着史料的脉络,重温东北抗联震撼人心的往事,解读东北抗联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新时代的力量源泉。

    谈及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李江语气铿锵、目光如炬:“唯有承续,方能永存。”他表示,传承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不仅需要深入挖掘史料、生动讲述英雄事迹,让那些坚毅面容与赤诚信仰真正走进人心,更要搭建起历史与当下的精神桥梁,将那段烽火岁月中凝聚的勇气、信念与担当,转化为今天砥砺奋进的实干动能。

    在与他的对话中,每一段叙述,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亦是对未来的思索——

    记者:您认为东北抗联精神最核心的内涵是什么?

    李江: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忠诚、坚韧与牺牲。它首先体现为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仅以棉絮、草根果腹,仍战至最后一刻;赵一曼受尽酷刑毫不屈服……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其次,是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坚韧。东北抗联将士常年转战于白山黑水,零下四五十摄氏度衣衫单薄、粮弹两缺,却仍能迂回作战、牵制敌军。最后,是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抗日英烈们以不屈的脊梁,构筑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最悲壮、最光辉的一页。

    记者:在进行东北抗联历史研究中,有哪些真实故事曾让您瞬间凝噎,或是深刻感受到超越历史书本的人性光辉与信仰力量?

    李江: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抗日号召,积极领导东北各族人民奋起抵抗,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了十四年。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同志生前曾回忆:“寒冬的时候,手贴在枪栓上会被撕下一层皮!”东北抗联老战士李在德、卢连峰生前也曾对我讲,在日伪“讨伐”最为密集的一个冬季,东北抗联部队缴获了一支日军温度计,上面显示当时气温为零下52摄氏度。断粮断药加上彻骨寒冷,不少战士饿死、冻死、病死……在这种极端条件下,东北抗联将士们毫不退缩,坚持开展游击作战,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大多还很年轻,许多人连一张照片都未留下。正是这些普通人的非凡坚持,让东北抗联精神跨越时代依然感人至深。

    记者:为什么东北抗联精神能够历经岁月而依然生动?它的“不老密码”是什么?

    李江:东北抗联精神之所以“不老”,首先在于东北抗日联军始终坚持了党的绝对领导,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其次,东北抗联精神回应的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一些根本的命题: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坚守信念?它诞生于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却展现出人性最高尚的光辉——超越个体生存的利益,为民族、为理想不惜一切。这种精神不是停留在历史中的标本,而是一种可延续、可传承的力量,能够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记者:身处当代的我们,应如何将东北抗联精神转化为推动振兴发展的现实动力?

    李江:黑龙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战斗区域,这片黑土地铭刻着无数抗日英雄的足迹。弘扬东北抗联精神,首先要将其深深融入地域文化建设和青少年教育中,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不是“遥远的悲情”,而是值得传承的根脉。其次,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实干的意志与行动。东北抗联在那么艰难困苦的处境下仍能坚持斗争、开拓生存与发展空间,今天我们在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实践中,更要有那种“突围”的决心和“韧性”。比如在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农业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正需要东北抗联那种“瞄准目标、久久为功”的执着劲头。

    记者手记

    历史虽无声,却藉由一段段灼热的记忆向我们发问:今天的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或许正如李江所言,唯有接续奋斗,才能让这精神火种长明不熄。东北抗联精神,正如一座永不黯淡的灯塔,以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光芒,照亮前路并昭示我们:理想信念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坚信,在东北抗联精神的引领与感召下,黑土地必将迸发新的生机,谱写振兴发展的壮丽新篇。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