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昔日抗联战场 今朝发展热土9
    镇东村:英雄故里 红色新篇

    □李林明 本报记者 李飞 王志强

    一个光辉的名字,在白山黑水间回荡,唤醒“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民族记忆;一支游击队,点燃黑土地武装抗日的熊熊烈火,用誓死不屈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他就是东北抗日斗争的杰出代表、民族英雄张甲洲。1953年1月1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时,面对张甲洲遗像深情地说:“我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

    点燃第一炬烽火 武装抗日涌热潮

    张甲洲,黑龙江省巴彦县镇东乡张家油坊屯(今属镇东村)人。1928年考入北京大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张甲洲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其间,先后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长、中共北平市委代理书记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民族危亡。1932年5月16日,张甲洲在家乡组建巴彦游击队,并任总指挥,赵尚志化名李育才担任参谋长。这是我党领导下较早组建的抗日武装,点燃了北满武装抗日的第一炬烽火。8月,张甲洲和赵尚志率部攻克巴彦县城,击毙伪军营长。10月,巴彦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1933年初,部队弹尽粮绝被打散。7月,张甲洲只身来到富锦,以中学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抗日斗争。1937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独立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张甲洲调任副军长。1937年8月28日,张甲洲和部队奔赴抗联途中遭伪地方团袭击,张甲洲壮烈牺牲,年仅30岁。

    2014年9月1日,张甲洲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至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英烈碑上,镌刻着张甲洲的名字。

    革命印记处处可见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镇东村位于巴彦县北部28公里处。村里至今留存着一口老井,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村里一面面党旗国旗迎风飘扬,展现着红色教育基地的鲜明底色。

    作为省级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县乡两级整合资源,凝聚合力,以“革命印记处处可见、身边榜样时时引领、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目标,打造县域样板和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基地。紧扣“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目标,镇东村系统挖掘、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

    在张甲洲故居原址复建红色文化展馆,馆内设置红色文化展区和革命事迹展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及场景模拟等手段,生动再现张甲洲烈士求学清华、领导抗日武装斗争的壮烈一生和抗日队伍的英勇事迹。在张家油坊屯新建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广场,设置历史展板、人物雕塑和浮雕墙,真实还原关键历史事件;沿屯内主路打造了860米的红色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地展现东北抗联历史和镇东村革命故事,让红色印记融入村庄肌理。组建“老中青”三代红色宣讲团,邀请退休干部、烈士后人、青年党员担任讲解员,常态化开展“红色故事进农家”“英烈精神进校园”等活动,让沉睡的史料变成鲜活的教材,让革命精神浸润人心。

    “红色颜值”和“绿色气质”造福老区群众

    曾经的抗联战场,今天的发展热土。新时代的镇东村正在经历着“山河之变”。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让红色村庄兼具“红色颜值”和“绿色气质”。实施张家油坊屯整屯提升工程,硬化道路195米、新建边沟135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3盏,完成885平方米休闲广场硬化,统一更换木质栅栏,绘制红色主题彩绘墙6幅,栽种樱桃树、松树等景观树木300余株,打造“一步一景、一景一史”红色景观带。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业废弃物有效处理,村庄环境向“洁净美”蝶变。

    积极探索“红色文旅+特色农业”融合发展路径,让革命老区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投入衔接资金,与本地龙头企业八旗粮油合作发展大豆深加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益4万元;培育壮大七马架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莎莎倪”水稻、“帅水香禾”等优质农产品种植,带动2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开发红色主题文创摆件等旅游商品12类,打造“红色记忆”农家乐5家,推出“重走抗联路”研学体验线路,形成“参观+体验+消费”红色旅游产业链,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红色引擎”。

    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事务代办等服务。组建“红色丝带”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助老扶困、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文明乡风日益浓厚。

    截至目前,镇东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00万元,红色文化展馆、文化广场、景观长廊等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先后接待各级党员干部、群众及学生参观学习1.2万余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