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以优质供给促消费升级
    来自黑龙江省“培育消费场景、扩大消费供给”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本报记者 付宇

    8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黑龙江省“培育消费场景、扩大消费供给”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我省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围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建设、步行街(商圈)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持续打造消费业态新场景,多措并举提振城市消费能级。

    “一街一策”焕发步行街活力

    省商务厅按照商务部关于推动步行街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因地制宜,“一街一策”推动我省步行街(商圈)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目前,我省有全国示范步行街1条,省级商业步行街(商圈)3条,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13条。各步行街(商圈)遵循文化赋能、业态升级、硬件提升、管理创新等思路,旨在打造集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消费新地标。

    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利介绍,从目前成效看,改造提升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优化街区环境。各步行街(商圈)按照整体设计、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围绕立面地面、设施设备、绿化亮化等着力加强街区环境改造提升,通过安装灯廊,翻新街面大理石铺装,修缮路缘石台阶,设置无障碍坡道,增加座椅等行动使街区面貌焕然一新。

    增强文化底蕴。为了发扬街区的文化内涵,各街区将步行街发展与历史文化、旅游购物消费相融合,持续提升街区知名度。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改造提升以来,“一栋一策”完成了62栋建筑修缮,欧陆风情更加浓郁。一批特色餐饮项目落地,同百年老街欧陆风情相得益彰,全方位塑造城市会客厅新形象。成功举办老街时尚巡游、阳台音乐会、西餐美食节、老街画师等大型经典品牌活动500余场,街区的曝光率与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丰富商业业态。各街区结合自身特点,聚焦业态、品牌等方面,布局体验式、互动式新兴业态,增强休闲娱乐功能。南岗商业步行街引入全省首家独栋的千平华为智能生活馆,展示华为最新、最潮、最黑科技的产品,打造智慧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智慧出行、影音娱乐等多场景。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提升传统业态,积极引进品牌企业、城市首店等优质商户,现已引进德云社、红门御宴、缘虹影城等知名品牌商户110家,为街区注入新的商业活力。

    佳木斯黑河入选全国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

    日前,我省两个城市成功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新闻发布会上,张国利介绍了试点建设后的城市为百姓带来的便利。

    目前,我省共有10个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3个省级试点城市。试点期为2年,每年培养不少于5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其中佳木斯、黑河等城市已相继完成验收。

    2024年,商务部等12部门开展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工作,佳木斯市入选商务部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黑河市拟入选第二批“全域推进先行区”,现已完成公示。入选城市需在入选两年内实现市辖区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截至目前,东北三省两个城市“全域推进先行区”均在黑龙江,为提升我省实体商业服务能级发挥积极示范作用。

    我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正朝着更加多样化和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在服务“一老一小”上,指导试点城市启动12349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成立助老公益服务中心,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线上线下家政、餐饮、医疗等生活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初步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助老生活圈”。建设助老餐厅,为老人提供了更多优惠便捷的服务。

    优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引导试点城市结合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升级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农产品上行项目、集贸市场,推动商业业态集聚。对沿江公厕改造升级,让居民更方便使用。升级改造沿江公园,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休闲功能。新增滨江光影秀,以科技与艺术交织的视觉盛宴,吸引市民和游客参观游玩。

    强化科技赋能,创建数据地图。与美团公司签署《黑龙江省商务厅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美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全省范围内以日为单位,动态收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民商业网点数据信息,从供给、消费、便利性等维度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使全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现地图形式的可视化,消费者可以直观掌握各个社区业态布局情况。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推广典型经验,加强政策集成,调动更多城市加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建设。

    佳木斯多路径推进零售业创新提升

    入选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后,佳木斯市在零售业创新提升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局长齐海鸥回答了记者提问。

    齐海鸥说,佳木斯市入选以来,紧扣“一店一策”场景化改造,重点从盘活闲置资产、融合地域特色、强化政策赋能等路径,全面推进零售业创新提升。

    通过闲置资产场景化再造,激活存量空间价值。佳木斯市引导原华联商厦通过“儿童娱乐+数字潮玩”联动改造方式,引入全省最大的裸眼3D屏,打造了吸引年轻人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依托对外口岸优势,打造国际商品城,汇集了多个国家的5000余种进口商品,配套建设中俄食品孵化园,成功吸引了一批贸易企业入驻。改造10处闲置厂房及办公楼,植入“非遗工坊”“红色文创”等主题,实现红色资源与零售消费的场景再生。

    深挖地域特色,推动商旅文深度融合。在油坊胡同、东兴城商业街改造中,佳木斯市将20项非遗美食技艺融入街区运营,注册“油坊胡同”地理商标并授权50家老字号及非遗商户统一使用。以“佳木斯拌面”等特色美食为核心,升级春光巷步行街和西林路夜市。引入民俗展示、手工艺体验等业态,联动商场开展夜间促销,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形成政策、金融、土地、人才协同发力的保障机制,破解资产盘活的制度瓶颈。在财政扶持上,佳木斯市对试点项目提供贷款贴息、租金及装修补贴;对新引进零售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给予落户奖励;对年销售额达标的本土电商企业,落实相应奖励政策。在土地支持上,针对盘活低效闲置商业设施改造项目,出台惠企土地政策,其中优先保障新建重大零售项目用地,出让价给予适当优惠。在金融支持上,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零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符合规定的零售业改造升级项目,支持提供中长期贷款和优惠利率。在人才支撑上,持续打造“才聚三江”人才品牌,与高校联合培养定制零售专业人才,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的商业运营管理人才,为零售业的创新发展持续注入强大的智力动能和人才保障。

    七台河以“冠军文化”激发夜经济活力

    新闻发布会上,七台河市商务局局长刘勇介绍了七台河市在激发夜经济活力方面的具体做法。

    刘勇介绍,七台河市摒弃千篇一律的夜市模式,将“冠军文化”深度融入夜间场景。街区灯光采用短道速滑赛道曲线元素设计,冠军桥、冠军馆等成为标志性夜游地标,让市民和游客在消费体验中自然感受“拼搏、突破”的冠军精神,有效避免了业态同质化问题。

    围绕夜食、夜娱、夜购、夜动等10大核心维度,构建“从傍晚到凌晨”的连续消费链条,实现“一次夜间出行,多重消费体验”。夜食场景中,千余个摊位汇聚本地特色小吃与网红美食,形成“一步一风味”的多元矩阵;夜娱场景中,万宝音乐创意部落融合现场音乐、文创展示与露天电影,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打卡地;夜动场景中,体育场馆延时开放,常态化举办夜跑等活动,呼应城市体育基因。

    推动各县区形成“一县一品”特色:勃利县光大夜市主打平价亲民小吃,桃山区打造溜达串日均客流量超2万人,新兴区串联冠军IP打造亲子文旅线路,茄子河区幸福里夜市以“快闪市集+社区服务”聚拢人气,再通过夜间公交将全域特色点位串联成网,让消费场景更丰富、体验更连贯。

    七台河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模式,为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统筹多部门力量,保障食品安全,加密夜间公交班次满足出行需求,让消费更安心、更便利。截至目前,已有2家夜经济运营企业纳入限上统计,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下一步,七台河市还将延伸冠军IP产业链,打造“夜间冠军研学营”等创新项目。

    多举措迎合年轻人消费新变化

    目前,年轻人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喜欢把钱花到“感觉”上。为回应这一趋势,新闻发布会上,佳木斯市与七台河市介绍了两地多种举措,打造吸引年轻群体的消费场景,提升城市活力与商业魅力的经验做法。

    齐海鸥表示,佳木斯市围绕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积极推动跨界经济。通过打造“爱尚三江”城市IP,策划啤酒节、冷面节、汽车节、“二次元”动漫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创新推广“商贸+文旅”“商贸+赛事”“汽车+成品油+金融”“石油+百货”等复合型促销模式,实现商文旅体跨界联动。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提升城市商业活力。此外,还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广本地文旅资源,打造网红打卡地,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联动。

    刘勇介绍,七台河市重点通过“商业载体联动+特色活动引流”,打造契合年轻人需求的消费场景。支持重点商业综合体开展DJ之夜、灯光秀等互动活动,并配套推出夜间消费优惠,带动餐饮、娱乐等多业态消费增长。同时加快步行街业态升级,引入网红美食、手作工坊等沉浸式体验项目,结合路演、直播等活动,打造年轻人社交消费新空间。

    两地商务部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关注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兴趣点,推动商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消费环境的年轻度和吸引力,为全省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