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上“龙头新闻” 看“龙头理论大家谈”
当前,冰雪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我国冰雪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黑龙江省发展冰雪经济优势突出。不久前,《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以21条具体举措系统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和冰雪旅游四大板块协调发展,释放冰雪经济潜力。其中,冰雪旅游是发展冰雪经济的支柱产业。应抓住政策红利带来的新机遇和创新驱动所开辟的新路径,以“政策+产业”双轮驱动冰雪旅游从资源型向融合型、四季型转型升级,推动黑龙江加快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核心动力
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中最具市场活力的板块,也是带动文旅、交通、餐饮、装备、演艺等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关键引擎。黑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要实现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政策引导,更离不开业态创新。
《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冰雪旅游板块构建了“项目+资金+机制”的全链条支持体系,为黑龙江冰雪旅游注入强大动能。一是构建项目支撑体系,推动景区提质扩容。支持冰雪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5S滑雪场等创建提升项目,给予贷款贴息、保险补助等支持。这将显著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水平与游客承载能力,为黑龙江全域冰雪旅游“由点到面”扩展提供支撑。二是鼓励设备更新与智慧化转型。鼓励景区引入观光设备、智慧文旅系统、演艺设备等先进设施。推动景区向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转型,提高游客体验满意度和综合服务能力。三是扶持冰雪研学与文旅融合,拓展消费客群。在“冰雪+教育”融合方面,对参与冰雪研学活动的学校进行补贴,并鼓励开发精品研学课程和示范基地。推动形成“研学+旅游+冰雪体验”融合模式,稳定和扩大冬季旅游流量。
以业态升级激发市场活力
创新是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要推动冰雪旅游向沉浸式、复合型、场景化方向转型。
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丰富旅游体验内容。鼓励旅游企业应用数智技术,诸如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裸眼3D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景区。例如,雪乡可引入虚拟雪景重现系统,镜泊湖可再现火山堰塞湖地质演变过程,北极村可开展极光主题夜游等。提升游客互动感和参与感,延长停留时间、促进二次消费。
推动“冰雪+多业态”融合,拓展消费边界。探索“冰雪+节庆”“冰雪+演艺”“冰雪+康养”“冰雪+婚庆”“冰雪+赛事”等多元融合路径。如将冰雪节与音乐节、美食节融合,开发冰雪婚礼、冰雪摄影等特色项目。通过产品差异化和内容复合化,构建从看雪到玩雪、用雪、讲雪的旅游价值链。
推进品牌国际化传播,提升全球吸引力。在品牌传播方面,黑龙江应着力打造统一的国际化冰雪品牌形象,构建中英文双语品牌体系。如以“世界冰雪之都”等作为传播核心,配合海外社交平台精准发声,增强黑龙江冰雪旅游的海外吸引力和文化感召力。
构建冰雪旅游新质生产力
《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发展冰雪经济新质生产力”,为黑龙江冰雪旅游转型升级指明方向。在冰雪旅游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技术赋能内容更新,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旅游场景的沉浸感与互动性。要促进产业链从旅游接待向冰雪装备制造、文创产品输出、体育赛事组织等全链条延伸。要促进价值链升级转化,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品牌经济、创意经济转型,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认同感。
要通过“政策+产业”双轮协同发力,推动黑龙江构建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品牌为导向、以文化为内核的冰雪旅游新质生产力体系,实现由“冷资源”向“热经济”的跃升。
《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出台表明,黑龙江正在以系统思维和前瞻视野推进冰雪旅游产业升级。从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从资源开发向品牌塑造,从短期拉动向长期培育,黑龙江冰雪旅游正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下一步,要继续深化政策落实和协同、加大人才培养、强化国际传播,推动冰雪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真正把冰雪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作者系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旅游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