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皑白雪覆盖着林海雪原,密营的篝火映照着坚毅的脸庞。杨靖宇将军胃中仅存的棉絮与草根,八位女战士挽臂沉江的壮烈背影……东北抗日联军十四载浴血奋战铸就的不朽精神丰碑,其“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深邃内涵,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的新征途中,这历久弥新的精神伟力,正是滋养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的宝贵精神源泉。
忠诚于党:以磐石之志筑牢信仰根基,淬炼政治灵魂。东北抗联的斗争史就是一部向死而生、对党忠诚的信仰传奇。杨靖宇将军在面对日寇疯狂围剿时曾说:“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这“火种”,正是对党的无限忠诚与坚定信仰。在孤悬敌后、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极端困境中,抗联将士始终坚信党的指引,其忠诚早已融入血脉、刻进骨髓。这份穿越时空的忠诚,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要义。党员干部必须继承发扬抗联先辈的忠诚品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政治自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严明的纪律意识,确保在任何风浪考验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勇赴国难:以家国情怀扛起时代使命,砥砺担当作为。“国既不国,家已无存!”赵尚志将军的怒吼,道出了抗联将士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与赤子情怀。当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无数共产党人、爱国志士毅然舍弃小家,毁家纾难,深入林海雪原,与凶残的日寇展开殊死搏斗。这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源自对民族命运的深刻忧患和对人民福祉的无限牵挂。今天,我们虽远离战火硝烟,但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历史重任同样艰巨。党员干部必须传承这份“勇赴国难”的担当精神,将其转化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行动自觉。要胸怀“国之大者”,聚焦振兴发展主战场,把党纪学习教育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将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把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到整治不正之风、为基层减负、深化能力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上,以“勤廉龙江”建设的扎实步伐回应时代呼唤与人民期盼。
血战到底:以钢铁意志锤炼斗争风骨,永葆清廉本色。东北抗联的斗争是意志与钢铁的较量。“镜泊英雄”陈翰章血战至死,八位抗联女战士挽臂沉江,“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的誓言响彻云霄。这“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品格与坚韧意志的极致体现。他警示我们,夺取胜利、守护成果,从来离不开坚韧不拔的斗争。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上,党员干部同样要发扬这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学细照,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勇于向自身存在的顽瘴痼疾开刀,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切实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增强抵腐定力,在糖衣炮弹和复杂诱惑面前保持清醒,以抗联将士“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钢铁意志,锤炼拒腐防变的金刚不坏之身,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公为民。
东北抗联精神以其忠诚的信念、勇毅的担当、血战的风骨,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滋养。我们要深刻体悟其时代价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感悟历史中汲取力量,在传承精神中淬炼党性。唯有如此,方能锻造一支信念如磐、担当如铁、清正如水的过硬干部队伍,让东北抗联的忠诚之魂、大义之光、血性之气,在龙江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的龙江力量!
(作者:黑龙江省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磊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庄梓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