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这座镌刻着英雄记忆的城市里,尚志小学与尚志大街因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的名字紧密相连。它们虽分属不同领域,却以同样的赤诚传承着英雄精神,让红色基因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的沃土上生生不息。
尚志小学内的赵尚志雕像
走进坐落于中央大街步行街的哈尔滨市尚志小学校,红色气息扑面而来。这所始建于1925年的学校,于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更名为尚志小学,以纪念赵尚志将军的不朽功勋。作为东北早报报社遗址所在地,这里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走进尚志小学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庄严肃穆的赵尚志将军塑像。移步校内纪念馆,一件件史料、一个个故事陈列其中,无声诉说着英雄“爱国、求真、奉献、创新”的精神内核。校园里的青少年党史教育基地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演示的“飞夺泸定桥”场景,瞬间带学生走进那段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历尽艰难烽火连天的岁月。
“红色精神是我们的根与魂,从课程设置到活动开展,处处都体现着这种精神。”尚志小学大队辅导员严磊告诉记者,学校编写了《尚志史话》校本课程,将英雄事迹融入课堂,每周升旗仪式上,“胸怀天下,扬英雄志”的握拳礼,凝聚着学子们对祖国的赤诚。以东北抗联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少先队集体里,孩子们个个能讲英雄故事,人人争做红色宣传员。
尚志小学内的东北抗联英雄谱
2017年,全省首家校内青少年党史教育基地在此落成。百余名学生讲解员用稚嫩且坚定的声音,向万余名参观者讲述东北抗联史、中共党史,让革命火种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赵尚志的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我会把这种精神化为动力,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尚志小学学生胡钰菲菲、胡钰岚岚的话语,道出同学们的心声。
尚志小学德育副校长杨蕊告诉记者,学校创造性地将德育与体育、红色文化元素与现代体育运动、红色体育项目与全民健身运动有效结合,开展了以“传革命精神 展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尚志小学红色体育节,通过穿越火线项目、艰苦长征路、投掷手榴弹、南泥湾丰收等活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尚志小学还开展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红色电影片段展演、红色诗词朗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丰富的红色教育活动,滋养着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也让学校传承红色精神。
走出尚志小学校园,毗邻的尚志大街车水马龙。这条北起友谊路、南至霁虹街,长1480米、宽32米的街道,始建于1900年,早期名为“新城大街”,曾是哈尔滨沙俄新城区的主要街道,其名“新城”的俄语原型“诺夫哥罗德”。1946年7月7日,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经原松江省主席冯仲云建议,更名为尚志大街。
学校内与赵尚志相关的书籍
如今,赵尚志将军的英名镌刻在这条大街的路牌上,无声述说着哈尔滨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令人肃然起敬。历经数次改造,它不仅是繁华的商业动脉,平行于中央大街和兆麟街之间,成为游客来哈观光购物的必到之处,更是承载着哈尔滨厚重红色记忆的“时光走廊”。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对赵尚志精神的最好传承。”尚志街道斜角街社区副主任刘宇说,街道依托辖区11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遗址打卡”“行走的党课”等特色活动,让党员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初心,通过“红色驿站”和“暖蜂驿站”,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用“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劲头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从校园里的少年讲解员到街道上的为民服务者,从课本里的英雄故事到街巷中的实践传承,赵尚志精神已成为联结校园与街道的精神纽带。在这片热土上,红色基因正以可见、可感的方式融入日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循着英雄的足迹,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奋斗篇章。
记者:邢汉夫 马智博;摄影:张春雷;视频:张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