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添新喜,“国宝”筑新家。8月11日,备受瞩目的熊猫兄弟“芝士”“芝麻”从成都顺利抵达哈尔滨,正式入住太阳岛大熊猫馆。
跨越千里的“安全之旅”
为确保大熊猫安全舒适地完成迁徙,相关部门构建了全链条保障体系。此次运输采用“航空+陆路”联动模式,全程秉持“科学严谨、安全第一”原则。航空运输环节,熊猫基地同机配备2名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大熊猫健康与安全,四川航空公司启用“国保速运”专机;陆路转运阶段,启用恒温运输车及备用车,由骑警全程守护,途经阳明滩大桥辅路、友谊西路、公路大桥等城市地标,最终安全抵达太阳岛。
哈尔滨以“水门礼”欢迎“国宝”抵哈
“此次大熊猫的运输采取‘两用一备’方案,三台车同步待命,以备不时之需。车内,转运笼被牢牢固定在车厢中央位置,即便是在车辆转弯时,笼子也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不会对大熊猫产生影响。为了大熊猫的舒适与安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时速被严格控制在80公里/小时以内,并且在转弯时必须减速至30公里/小时以下。从机场到太阳岛大熊猫馆的路程大约需要50分钟,三台车辆提前三天进行了多次演练,以确保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陆路转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车辆停稳后,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解开了车内用于固定转运笼的装置,随后稳妥地将装载着两只可爱大熊猫的转运笼缓缓卸下。这一刻,两只大熊猫终于抵达了它们在哈尔滨的新家——太阳岛大熊猫馆。
据介绍,两只大熊猫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均为雄性、8岁,健康状况均良好,启运前生活在都江堰野放研究中心(“熊猫谷”)。运输前,工作人员已提前制定完善的防应激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并准备了充足的医疗物资,全力保障“国宝”平安抵达哈尔滨。
“尔滨”备好最高礼遇
当大熊猫所乘航班抵达时,哈尔滨以最高礼遇——“水门礼”为熊猫兄弟接风洗尘。随后,兽医现场检查大熊猫健康状态,确认无碍后,它们搭乘恒温运输车,在骑警护航下前往太阳岛。在太阳岛大熊猫馆广场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市民代表、劳动模范代表、三八红旗手代表为大熊猫“芝士”“芝麻”开启新家大门,欢迎“国宝”到来;马迭尔文旅投资集团代表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交付“大熊猫冰版画”;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向马迭尔文旅投资集团交接大熊猫相关档案。
“大熊猫冰版画”
欢迎仪式结束后,记者参观了太阳岛大熊猫馆。太阳岛大熊猫馆的室外树木葱茏,绿意盎然,场馆的外墙被淡雅的淡绿色所覆盖,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正门之上,两幅活泼可爱的大熊猫主题图案跃然其上,仿佛在热情地欢迎每一位访客的到来。场馆的室外广场,一系列宣传展板,形象展示着“大熊猫的命名故事”等科普知识。
大熊猫室内生活区域
踏入场馆室内区域,一个巨大的显示屏幕映入眼帘。屏幕上,翠绿的竹林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与之相对的墙壁上,精心布置了有关大熊猫的科普知识,让人在近距离感受大熊猫魅力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它们的习性。穿过室内区域,来到室外的大熊猫活动区,这里同样被绿意环绕,原石和原木点缀其间,为大熊猫们打造了一个自然、野趣的玩乐天堂。轮胎秋千、木床等设施一应俱全,让人期待大熊猫在这里尽情嬉戏的场景。
不远处,一家大熊猫文创店静静地等待着游客的光临。店内,各式各样的熊猫玩偶、书包、水杯、餐具盒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透露着可爱与创意,让人爱不释手。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选择,也成为了传播大熊猫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太阳岛大熊猫馆是集保护、科研、教育于一体的示范性场馆,已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家组验收。场馆不仅配备了符合大熊猫生活习性的栖息地环境,还将建立可持续的保护与运营机制,为公众提供进一步了解大熊猫的科普平台。
护航
“目前,两只大熊猫状态还是非常好的。哈尔滨的天气比较凉爽,气温对于大熊猫来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温度,这为它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确保大熊猫的舒适,太阳岛大熊猫馆内的空调与新风系统均已妥善安装并投入使用,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居住条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饲养员曹永亮告诉记者,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逐步缓解大熊猫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应激反应,“我们将为它们准备充足的食物,并营造一个安静且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在饮食方面,注重竹子的新鲜度,每天从四川当地采摘,并立即通过冷链空运至哈尔滨,确保大熊猫能够品尝到最新鲜的竹子。”曹永亮介绍,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大熊猫适应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馆内将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尽量避免打扰它们。相信两只大熊猫很快便能度过适应期,顺利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
此次大熊猫引进工作始于2024年10月,在国家林草局、哈尔滨市政府及多级部门联合推动下,由马迭尔文旅投资集团牵头落地。作为哈尔滨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太阳岛大熊猫馆将打造“珍稀动物+生态研学”旅游新场景。不仅为哈尔滨增添了生态新地标,更将掀起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热潮,通过科普教育等特色体验,向公众普及大熊猫保护知识与生物多样性意义。
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太阳岛大熊猫馆设计部工作人员赵越介绍,该场馆内大熊猫的室内生活区域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此外还设有宽敞的室外活动区。
在设计过程中,场馆融入了三大创新亮点。一是设计巧妙结合了太阳岛风景区的自然植被和地貌特征,实现了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同时,围绕大熊猫偏爱的原木和原石元素,精心打造了一个适合它们活动的室外空间。
针对大熊猫从南方迁移到北方可能面临的水土不服问题,场馆设计的第二个亮点尤为关键。“我们在室内区域采用了‘生境复刻’技术,精准复制了大熊猫原来的生活环境,确保它们在此能享受到与原生地一致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以及通风状况,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赵越说。
第三个亮点则聚焦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结合场馆内的科普研学功能,将与大熊猫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效数据进行整合,构建了一个大型的监测平台。这一平台能够高效地为大熊猫的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数据和依据。
目前,太阳岛大熊猫馆已进入开馆倒计时,“芝士”“芝麻”俩兄弟正在进行隔离检疫,逐步适应新环境。未来,这里将成为集保护、教育、科研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为市民与游客带来感受“国宝”魅力的独特体验,共同书写“冰城夏都”与熊猫兄弟的美好故事。
制作:菅月;记者:刘艳;摄影:张春雷;视频:张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