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铭记抗战历史 致敬抗联英烈|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乌苏里江畔的精神坐标

    饶河县小南山主峰下,一座纪念碑静静矗立,碑身上“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几个大字,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庄严肃穆,无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热血激荡的抗战历史,也成为人们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联英烈的精神坐标。

    纪念抗联英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迅速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三江一带虽有爱国将士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1933年末,饶河也陷入日寇的铁蹄之下。国难当头,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挺身而出,唤起民众,组建了饶河抗日游击队。这星星之火,迅速在这片土地上燃起了抗日的燎原之势。

    学生开展缅怀英烈活动

    饶河县教体局退休老同志王增章家里祖辈都是饶河人。每当说起饶河的抗战史,他的眼角总会含着泪花。他对记者讲:“饶河抗日游击队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艰辛与牺牲的壮丽史诗。队伍从最初的星星点点,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不断壮大,先后发展为抗日联军四军四团、二师,直至第七军,最多时拥有三千将士。他们活跃在阵前敌后,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足迹遍布那丹之岭,热血洒遍三江之野,历经十二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让敌寇闻风丧胆。”

    陈荣久烈士牺牲地

    在这支英雄的队伍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烈。陈荣久,这位抗联七军军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37年3月,陈荣久率150余名战士在饶河县大顶子山后,遭遇300余人的日伪军讨伐队。敌众我寡,形势危急,但陈荣久毫不畏惧,毅然率部阻击。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然而,在掩护部队转移时,陈荣久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英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来人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

    饶河县教体局原党组书记王永举现已退休,他对饶河县抗日战争史始终铭记于心。他对记者说:“除了陈荣久,还有李学福、张文偕、李斗文、朴振宇、王汝起、姜克智等众多英烈,他们都是中华优秀儿女的代表,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饶河抗日游击队的战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在那艰难的岁月里,百姓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送粮送药、传递情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着力量。许多村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也要保护游击队员。这种军民鱼水深情,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也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生动体现。

    浮雕

    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已成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无数人前来瞻仰、缅怀。碑身顶端,是抗联战士持枪前进的雕像,为抗联将领陈翰章的原型。陈翰章27岁担任抗联师长,在一次突围中被日军包围,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头砸,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刺穿胸膛。牺牲前他说:“我死了也要面朝家乡的方向。”如今,他凝视的方向早已稻浪翻滚,当年他守护的土地,再也听不到枪声,只有风吹麦浪的声响。纪念碑的碑文,用简短而精辟的词句,概述了抗日联军第七军的奋斗历程,让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座纪念碑,不仅是对先烈们的缅怀与纪念,更是对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要坚定捍卫和平的决心,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在这片土地上。

    (视频由双鸭山电视台提供)

    • 记者:潘宏宇;摄影:杨启坤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