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生态旅游区。
中俄边境文化季开幕式演员合影。
三江口民宿。
俄罗斯风情园。
非遗市集。
稻田公园小火车。
三江口稻田公园。
中俄边境文化季开幕式表演。
三江口打卡点。
□赵鑫 本报记者 刘大泳
6月到8月,同江第十一届中俄边境文化季如火如荼。近年来,同江市立足“开放的同江、国际的同江”城市定位,以中俄边境文化季为重要平台,将干部能力作风建设贯穿其中,以“硬作风”保障活动落地、以“真本领”提升活动质效、以“文化牌”赋能发展全局,形成了部门联动、作风锤炼、发展赋能的良好局面,以活动开展检验作风成效,全面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点站位 以“硬作风”保障强推进
同江市把中俄边境文化季作为展示同江形象、深化中俄交流的重要载体,以“严细实”的作风压实责任、统筹资源、破解难题,为活动顺利推进筑牢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以“责任链”压实作风。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活动筹备工作专班,文旅局牵头抓总,细化形成“综合协调、活动筹备、服务保障、信访稳定”4个专项工作组,明确24项具体任务,并由处级干部担任组长,牵头组织进行落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文化季筹备情况,各专项工作组先后召开7次工作会议,逐项研究部署活动组织、住宿接待、安全保障、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党政主要领导现场指导,针对舞台搭建、现场布局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锚定关键环节,以“成绩单”检验作风。聚焦活动筹备中的难点堵点,全力攻坚突破,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彰显作风效能。针对演员人数不足、节目形式不新等问题,协调教育、老干部服务中心、城投集团、伊玛堪艺术团等部门和单位集结演员96人,创编《民族欢歌》《跳动的黑土地》《白鹳》等节目;针对现场人流量大、疏散困难等问题,公安部门对现场实地踏查7次,并召开安保现场会5次,提前制定安保方案,协调组织、宣传等部门出动志愿者120余人次,设置志愿者服务台,提供医疗救护、应急广播等服务保障;投入警力800余人次,保障3场大型活动现场秩序;针对高温天气、人员容易出现中暑等问题,卫健部门出动救护车3台、医护人员9名,救治中暑人员1名。针对现场群众多、车辆停放等问题,交警部门划出临时停车场,科学安排道路管控方案,交通运输部门在从沿江大道至三江口大街设置摆渡车10辆,运送游客800余人,确保现场交通秩序安全。针对活动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气象部门提前制定专项气象保障方案,组建气象保障服务团队5人,累计发布文化季气象专报10期、气象灾害预警信号7期,为户外演出等活动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各项活动组织有序,以实打实的成效检验了干部队伍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过硬作风,让实实在在的“成绩单”成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
统筹部门联动,以“协作网”锤炼作风。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文旅+”协作机制,确保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外事部门主动对接俄方,促成9个俄方文艺团体入境演出3场次;工信部门提前4个月沟通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在俄罗斯风情园新建宏基站1个,微基站4个,申请通信保障车1辆,扩容1万人,保障现场网络流畅;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同江市供电分公司积极协调佳木斯市供电局调配400千瓦应急保电车一台,借调佳木斯技术人员3人,匹配本地技术人员3人,执行24小时轮班制度,对俄罗斯风情园及周边的供电线路、配电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巡视检查,发现问题2处,并及时整改完毕,保障开幕式及歌会2场大型活动顺利进行;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对活动、景区周边200余家商户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出动快检车2台次,对全市人员密集场所和宾馆酒店的电梯及大型游乐设施等16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了“全覆盖”检查,活动期间共发现问题15处,均已整改完成;应急部门组织住建、消防、电业等部门针对现场消防、舞台和电路安全,开展联合检查2次,提出2条整改建议。通过跨部门协作,不断提升干部综合能力,锻造“一盘棋”的硬作风。
高标落实 用“真本领”办出好口碑
聚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的目标,同江市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在活动策划、交流创新、服务优化中锤炼干部“真功夫”,让文化季既具“边境味”又含“国际范”。
完善基础设施,以“支撑力”筑牢文化阵地。为给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游玩体验,同江市多部门协同发力,大力升级基础设施,从道路交通、环境整治、功能配套多维度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交运部门对三江口大街、沿江大道沿线共计12公里路面进行升级改造;住建部门全面拆危、拆围、拆违,对活动沿线三江口大街、沿江大道、通江街、松江街、富江街、友谊路、平安大道等15条主要街道进行环境整治,清理乱堆乱放220余处,更换破损广告牌89块,增设景观花卉5667盆。新建城市绿地公园7个、采摘园2个,修建停车场7处、车位400个,安装街区“鳇鱼”“套娃”景观灯223个,修建6.2公里城市绿道、雨污分流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新建公共卫生间2个,并对沿江公园、俄罗斯风情园、东北亚广场现有的10座公共卫生间进行适老化改造;文旅部门增设更新俄罗斯风情园、沿江公园等5处公共体育健身器材30套450件,城市面貌全面提档升级。
深化非遗体验,以“守护力”传承文脉。在同江第十一届中俄边境文化季期间,举办了以“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非遗市集,吸引5万余名省内外游客,实现产品收入3万余元。精心策划指尖珍艺、文创雅集、工坊匠心、鱼皮雅韵、渔趣织网、赫服华裳、舌尖赫味、赫居古韵八大特色展区,展示鱼皮服饰、鱼皮鞋、鱼皮掐丝画、鱼皮挂件、木雕、杨家米醋、毛线编制、鲟鳇美食等产品30余类。在活态展演区,赫哲族萨满舞、迎宾舞精彩上演,让游客零距离领略神秘赫哲文化。运用AR、VR等现代数字技术,打造5000平方米非遗数字体验馆,新增捕鱼游戏、狗拉雪橇、传统体育竞技、AR换装拍照、文创产品定制等10余个非遗互动项目。在非遗传承新体验区,游客亲身体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品尝非遗美食,沉浸式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推动业态融合,以“整合力”拓展文旅场景。同江以“场景再造、业态创新、文化浸润”为抓手,推动文旅融合从“观光打卡”向“深度体验”转型。精心策划三江口、湿地公园、沿江公园、俄罗斯风情园“水岸联动”夜游线路1条,依托俄罗斯风情园水幕秀、沿江公园小火车,湿地画舫游船,打造“水陆双线漫游”套餐。带动夜游消费同比增长40%。制定《同江市游船运营计划》,对游船主题打造、游线设计、产品策略、创收项目等方面进行规划。三江口生态旅游区升级地刻景观,新增丛林穿越、爱情主题打卡点等互动体验项目。同步推进特色民宿建设10个,融合江景与异域元素,打造集住宿、体验、康养于一体的旅居空间;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升级文化演绎项目,每日2场赫哲文艺演出,周末增设篝火晚会。新增爱情桥、许愿池、靶场、舞台看台等设施,串联形成“生态探秘+民族文化体验”精品游线,打造集自然研学、民俗互动、休闲打卡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让文旅体验更具层次感与记忆点。2025年1月~7月,同江市共接待游客127.3万人次,同比增长5.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9.8%。
高效运行 让“文化牌”赋能快发展
同江市以文化季为纽带,推动“文化活动”向“发展动能”转变,在成果转化、产业联动、品牌塑造中检验干部作风成效,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推动成果转化,以“文化力”助力民生改善。聚焦文旅资源提质与民生需求满足的深度融合,对全市29个文旅项目进行系统性提档升级,既擦亮文化名片,更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重点完成国家湿地公园、三江口景区整体提升改造,梅花鹿苑、三江口稻田公园建成投用,观光小火车、画舫游船、水上摩托、三江口灯光秀等业态全面运营,全市新增“打卡地”50处,非遗数字体验馆、同江市体育公园即将竣工,街津口民族文化村、北山景区、赫哲渔文化商业街区升级改造,悬索桥、莲花河水上娱乐、游船码头等项目建成投用,同时,完成5公里醉美331边防路和沿线22个村屯绿化工程,栽植鲜花、果树3.16万株。让文化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干部在“听民意、解民忧”中提升了“察实情、办实事”的能力。
联动产业发展,以“文化链”激活消费潜能。立足“文化为核、产业为基、融合为径”的思路,深度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商贸”融合发展,让文化资源成为串联产业发展的纽带,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文化季期间,重点打造“同江桥头经济区”中俄经贸合作洽谈会这一核心平台,精准对接中俄两国产业优势与市场需求,吸引90余个企业220余名企业代表参加。依托同江铁路口岸畅联欧亚,跨境电商综试区、保税仓等多重平台政策叠加优势,涉及数字经济、口岸升级、科创孵化、国际物流、冰雪科技等九大板块26个重点项目成功落地,全面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同时举办中俄商品展销会及美食体验活动,汇集伏特加、蜂蜜等俄罗斯特色商品,鱼皮画、鱼皮挂件等特色手工艺品,以及俄罗斯大串、烤面包等特色美食,首日交易额突破5万元;举办的佳木斯东极重机同江站首届机车嘉年华活动,吸引全国5省30余市221辆机车300余名车手参加,活动新颖出圈,网络流量持续高位运行。通过“文体旅融合+商品展销”的模式,让游客在体验中俄文体活动的同时,直接参与跨境消费,干部在“促融合、兴产业”中增强了“谋发展、抓机遇”的本领。
塑造品牌影响,以“文化音”提升城市形象。借助文化季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宣传、融媒等部门组建60余人宣传队伍,多角度、全方位发力。开幕式及演唱会现场吸引中俄两国5万余名群众参与,新华社、央广网、中新社等主流及新媒体平台发稿50余条,全网浏览量破1.5亿;同江第十一届中俄边境文化季微博话题阅读量超5000万,霸榜热搜两日;抖音话题曝光214.4万次,新浪黑龙江视频号、抖音号、微博号引发热门话题,全网阅读量超150万人次,新浪制发21幅特色海报、7条活动视频及37篇报道;今日头条播发新闻5篇,多维度扩散活动信息。6位百万博主参与推广,21张海报37篇图文报道强化视觉传播。视频号在龙江发布视频7期,播放36.8万次;抖音号龙江寻游记发布视频7期,精准推流108.6万次。同江融媒制作短视频65条,播放量达144万次,通过新浪网、同江融媒、极光新闻抖音号、黑龙江省公共文化云等平台直播观看达290万人次,同江“中俄边境文化名城”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干部在“塑品牌、促交流”中强化了“抓统筹、善推介”的能力。
文旅产业潜能无限,干部作风积极转变,同江市各部门、各战线干部队伍正以发展之姿、赶超之势,团结一致,奋勇争先,共同开创同江文体商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本版图片均由同江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