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岛田大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鹏工业)的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长年不断。1997年出生的宣明博正专注地站在配电柜前,汗水浸湿了他的工装。这位年轻的中专毕业生,凭借对电气知识的热爱与不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业绩,荣获哈尔滨市第39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宣明博在配电柜前专注工作
2014年2月15日,年仅17岁的宣明博加入了大鹏工业生产部,成为了一名电工。初入车间的他,面对复杂的设备和忙碌的工作场景,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然而,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他虚心向老员工请教,从最基础的认识工具、识别元器件型号开始,他成了老师傅们身后的“小尾巴”。老师傅检修设备,他就在旁边递工具、做记录;设备停机维护,他就蹲在控制柜前,对照图纸一根线一根线地理清走向。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认真观察每一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流程。在短时间内,他便熟悉了车间的工作环境,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电工任务。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再满足于日常的简单维修和维护工作。宣明博积极参与到设备安装和设备改进的项目中,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一次设备安装项目中,遇到了设备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安装进度受阻。宣明博拿着施工图纸在现场逐点核对,用卷尺测量各设备的尺寸和预留空间,还在地面用记号笔标记出原布局中设备的摆放边界、管线接口位置以及人员操作可能涉及的区域。经过仔细研究和思考,宣明博发现原方案里几台核心设备呈直线密集排列,虽然看似节省空间,但相邻设备的间距不足1米,不仅让后期的管线连接需要多次拐弯,还导致部分设备的检修口被遮挡,安装人员在现场操作时经常磕碰,拖慢了进度。
针对这一问题,宣明博提出了采用“阶梯式错位布局”的新方案:将原本直线排列的设备按功能分成三组,每组之间预留1.8米的横向通道,纵向则根据设备的高度差异错开0.8米。这样一来,每台设备的检修口都完全暴露在外,管线可以沿着通道直线铺设,减少了5处不必要的弯折;同时,阶梯状的排列让安装人员能从多个方向同时作业,避免了交叉干扰。这一方案不仅解决了空间利用的问题,还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得到了项目团队的一致认可,也让他在公司崭露头角。
在不断提升自己技术水平的同时,宣明博还肩负起了培养新员工的重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电工,才能推动公司的发展。”宣明博说,他耐心地指导每一位新员工,从基础知识到实际操作,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一批技术扎实的电工脱颖而出。截至目前,宣明博已经成功带出20余名技术精湛的电工,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2021年,对于大鹏工业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公司获得了一个与日本知名企业合作的项目,宣明博作为技术骨干被选派前往日本参与前期技术交流与对接。这对于他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刚到日本,就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以及工作习惯不同等诸多困难。然而,他没有退缩,而是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环境。同时,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工作方式,努力融入日本的工作团队中。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宣明博负责核心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日本企业对细节和质量的严苛要求远超他的想象,一个线路的走向、一个接口的处理,都要反复确认。面对这些挑战,宣明博没有丝毫懈怠。他参考大量国内外资料,结合国内先进经验,提出了许多创新解决方案。在电气布局设计方面,他充分考虑到空间利用和系统稳定性的问题,经过多次优化,最终设计出的电气布局不仅节省了空间,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日本专家的高度认可。
在日本期间,宣明博虚心学习日本先进的节能技术理念,并将其记录下来。回国后,他将在日本所学运用到公司日常工作中,主导多项技术革新。其中,他改进的电气节能控制系统,使公司生产线能耗降低了20%,每年为公司节省了大量成本。这一成果不仅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也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宣明博在调试设备用电状态
宣明博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还乐于分享。他将日本之行的收获整理成册,组织内部培训,为同事传授新技术、新方法。在培训过程中,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现场操作演示,让同事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公司电工团队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从初出茅庐的电工成长为资深技术骨干与劳动模范,宣明博所有的行动都透露着对电气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靠的不只是聪明才智,更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而宣明博的故事也启示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只要热爱工作,勇于创新担当,就能在平凡中创造非凡业绩。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征程中,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基层技术人员,用汗水与智慧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价值,共同铸就着中国制造业的坚实根基。
记者 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