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地处尚志市中心,在巨大的碑林环抱下,抗日烈士赵尚志、赵一曼纪念馆屹立其中,有关抗联题材的珠河反日游击队纪念碑、烈士纪念碑等100多座纪念碑列其左右,集中展示了以赵尚志和赵一曼为主的抗联战士的丰功伟绩。
烈士陵园珠河反日游击队纪念碑广场
如今在这里,依然可以追寻到抗联先烈们那坚定不屈的足迹。炎炎夏日,人们纷纷到这里一起重温当年那一幅幅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历史画面。
“位于北环路92号的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几乎是尚志市民人尽皆知的处所。”解说员赵芊芊虽然年纪尚轻,但她对烈士陵园的情况却了如指掌,“1965年,经批准始建主体纪念碑,碑后有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纪念碑11方。1988年5月,纪念馆在烈士陵园内落成。”同年,该陵园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彭真题写的馆名
纪念馆建筑外观古朴而庄重。在解说员带领下,刚一进馆,就能感觉到凝重的氛围。伟岸的赵尚志塑像前围拢着大量参观者。“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赵尚志的生平。”随着讲解员清晰而舒缓的介绍,赵尚志的英雄形象徐徐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观众参观纪念馆赵尚志展出部分
“白山黑水建奇功,剑影刀光气若虹。首葬丘陵藏猛虎,躯投江海化蛟龙。身经百战心不改,体被双分目未瞑。”解说员的讲解抑扬顿挫:“这就是抗联三军军长、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将军。”
尚志市,原名珠河县,1946年在赵尚志生前战友冯仲云和杨青山提议下改名为尚志县;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尚志县,设置尚志市(县级)。
这座城市的名字中,浓缩着抗联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寄托着人们对抗联先烈的永久怀念。
赵一曼儿子手抄遗书全文
“纪念馆的另外一部分,着重介绍的是赵一曼烈士。”在赵一曼儿子手抄母亲遗书的图片前,讲解员一字一句动情地宣读遗书的内容。
1936年8月2日,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向押解她的警察要了纸和笔,给她远在江南音讯不通的儿子写下珍贵的遗书。
讲解员还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寻亲故事。
1950年,电影《赵一曼》在全国上映,全国观众都知道了这位抗联女英雄。与此同时,赵一曼的家人也在苦苦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但因“赵一曼”是在东北工作期间使用的化名,因此家人并不知晓。赵一曼的爱人陈达邦和儿子陈掖贤(宁儿)都观看过这部电影,但并不知道电影里的英雄就是自己的亲人。
纪念馆部分展品
几年间,赵一曼的姐姐李坤杰在寻找她,只知道她的名字叫李坤泰;丈夫陈达邦也在寻找她,只知道她的名字叫李一超;曾在东北共同抗日的战友们也在寻找她,她叫赵一曼……从不同方向上寻找赵一曼的人们互不知情,更不知道他们要找的就是同一个人。
直至1954年,寻找赵一曼的不同线索终于有了一个交集。经多方查证,英雄的身份终于被确认。得知这一消息后,陈达邦陈掖贤父子俩抱头痛哭。1956年,父子俩前往东北烈士纪念馆。陈掖贤第一次见到母亲牺牲前写给他的信,眼泪夺眶而出。他把母亲的信亲手抄写下来,并在自己的胳膊上刺下“赵一曼”三个大字,他为自己有一位英雄母亲而自豪。
通讯员:董芮菡 王逸轩;记者:王志强;摄影:王志强;视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