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铭记抗战历史 致敬抗联英烈|赵一曼抗战牺牲地激发爱国情

    赵一曼烈士纪念园广场局部。本报记者 王志强摄

    □董芮菡 王逸轩 本报记者 王志强

    距离尚志市区13公里,有一处曾经叫春秋岭左撇子沟半山腰的地方,由于赵一曼当年在这里的窝棚第一次被捕,成为后人纪念她的重要遗址,在这里建成了赵一曼烈士纪念园。纪念园内建有赵一曼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抗联烈士主题群雕、抗联联络站、抗联密营、英烈墙、被捕窝棚、春秋岭战役遗址等多个景点。纪念园总占地面积达60万平方米,是国家AAA级景区。2007年赵一曼烈士被捕地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10年纪念园被省政府确定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炎炎夏日,记者从尚志市沿着绥满公路301国道乘车二十分钟,来到长寿乡一曼村,踏查赵一曼烈士第一次被捕地。继而又在尚志市一曼中学寻访了赵一曼牺牲地遗址,缅怀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壮举。

    越接近一曼村,就越显得寂静。当汽车穿过村子来到一处低矮的山脚下时,景区的代表性建筑愈加明显。沿着一条舒缓的山路拾阶而上,路过抗联井、联络站、密营等,在春秋岭战斗的大型浮雕旁,一个斑驳的窝棚映入眼帘。这就是赵一曼第一次被捕的地方。

    这座呈三角形的窝棚旁分别有三座人物雕像,其中一个是生火做饭的男抗联战士,另外两个人物分别是赵一曼和年轻的女战士。伫立的碑上铭刻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被捕地。

    “这个赵一曼隐蔽的窝棚,是后来复建的。”中共尚志市委党校研究室主任李红娟指着历经风吹雨淋的破败建筑,将时空拉回到那生离死别的瞬间。

    1934年7月,赵一曼来到珠河县(现尚志市),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妇女会负责人,带领当地的百姓积极开展反日斗争。1935年秋天,赵一曼正式调入赵尚志将军麾下,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三军一师二团政治委员,当地战士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

    “这期间,珠河一带一直是赵一曼率领抗联战士抵抗日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李红娟介绍。

    1935年11月14日,大批的日本鬼子分几路向春秋岭包围。在赵一曼和二团团长王惠同的指挥下,抗联战士们与敌人激战了六个多小时。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赵一曼主动要求留下掩护,由团长王惠同率队向北突围。赵一曼在掩护团长突围时左手手臂中枪。半夜时分,春秋屯老张头把赵一曼等人安置在左撇子沟半山腰的一处窝棚里养伤。

    可是,做饭的炊烟飘了出来,被当地的百户长廉江发现,便报告了特务米振文。米振文迅速报告给了珠河伪警察中队队长张福兴。11月22日,张福兴和日本军官远间重太郎带领30余名伪警察包围了赵一曼等人养伤的窝棚,双方激战中,赵一曼左腿中枪昏倒在地,不幸被俘。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1936年6月28日,被救出的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手里。日军从赵一曼嘴里得不到任何信息,决定把她从哈尔滨押到珠河枪杀。在她牺牲的前夕,在前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写下了一封留给儿子宁儿的家书。

    “8月2日,日军将赵一曼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子弹射进她的躯体,赵一曼牺牲于当时的珠河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李红娟告诉记者,赵一曼的衣冠冢就建在当时的牺牲地,现在的尚志市一曼中学校园内。

    进入学校大门,沿着右手边的一条小道前行,一座巍峨的金属雕塑映入眼帘,赵一曼身披斗篷骑在一匹雄壮的战马上,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再往前,建有一处衣冠冢,衣冠冢正面镶嵌着赵一曼的黑白遗像。

    “矢志为人不为家、铁血柔肠干革命、白山黑水除敌寇、甘将热血沃中华……”走在刚下过雨的地砖上,在赵一曼牺牲地的衣冠冢前默默伫立,耳畔环绕着赵一曼留下的诗句……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