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直击120急救人员8小时“连轴转”

    7月23日,记者跟访哈尔滨120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直击一线8小时,见证了急救车组跑了7个急救现场,从急救铃骤响时的即刻出发,到急救服被汗水浸透又风干,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治正在进行......

    23日9时30分,记者来到哈尔滨市120急救中心哈医大一院群力分站,此时站内的两台急救车已经出诊。11时40分,急救医生吴洪安的班组出车回站。随后,医生吴洪安、护士王长贵、司机童修斌、担架员苏铁男开始打饭,有人的饭还没入口,站内急救铃突然响起,记者跟随该急救车组踏上了院前急救的征程。

    急救车在行驶中,医生吴洪安给家属打去电话询问病情,很快车辆就到达了群力家园小区。这名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当时躁动明显,经医生检查确诊为低血糖。急救人员给患者用药后,其躁动症状消除,并将患者送至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急诊做进一步检查。

    转运患者

    执行完任务回到站里已是12时25分,几人还没等吃饭,又接到120调度指令:有一名患者需从哈医大二院转至平房区的一家医院。执行完这项任务已经是14时。为了保证体力,经向上级调度请示后,几人就近在平房区吃口便饭。很快,司机童修斌找到了一家面馆,几人下车刚点了面,还没等吃完,调度又来指令:附近有人呼叫救护车,一名昏迷患者急需救治。几人立即放下碗筷赶赴现场,患者位于四楼家中,经医生初步诊疗后,由担架员从四楼抬下。记者看到急救人员的急救服已被汗水浸透。按家属要求,患者被送至哈医大一院南岗院区急诊,执行完此任务时间已是15时10分。

    在返回途中,急救车组又接到120调度指挥中心指令:市民反映城乡路上有一辆面包车停在路中,驾驶员趴在方向盘上,疑似突发疾病。急救车快速到达现场后发现,面包车已停至路旁,驾驶员反馈刚刚是车辆故障,在众人帮助下挪到了路边。结束本次救助后,15时49分,急救车组又赶赴恒盛豪庭小区,一名居民鼻子大量出血,急救人员立即对其进行简单处理后,将患者送至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救治,此时记者注意到,急救人员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已经干了。

    16时52分,记者跟随吴洪安医生车组执行任务,“一名居民求助,家中84岁老人吃东西卡住,急需救援!”吴洪安医生神色一紧,迅速给患者家属拨打电话了解详细情况。家属焦急地说老人吃东西卡住,现在已经陷入昏迷。

    电话询问患者病情

    到达患者所在小区,医生、护士、担架员拎着急救设备,以最快速度冲到老人家中。只见老人静静地躺在地面上,一动不动。急救人员迅速围拢过去,吴洪安医生拿出专业仪器,争分夺秒地为老人进行检查,可最终仪器显示的结果令人痛心——老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返程途中,吴洪安医生难掩失落与惋惜。他说,从业的5年里,这样的案例已出现过好几例。他建议,特别是卧床的高龄老人,尽量不要食用花卷、馒头、黏豆包这类食物。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逐渐退化,吃东西时很容易卡喉。一旦未能及时处理,极有可能窒息。

    19时26分,急救人员回到急救站,工作人员匆忙吃了几口饭,还没等吃完饭,急救铃再次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急切的声音:一名女患者腰部无法动弹,急需急救车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于是,急救车再次呼啸着冲进夜色,执行完任务时已是晚上8点。

    此时,哈尔滨的天空已漆黑一片,街头上的路灯散发着柔和的光。当天,记者跟随120急救人员8个多小时,跟着急救车跑了7个现场,真切见证了高温下争分夺秒的紧急施救,也看到了急救人员工作服被汗水浸透又干后留下的斑驳痕迹。

    急救人员回站吃晚饭

    急救人员告诉记者,不管多累、多饿、多热,家属的求救和调度指令就是他们冲锋的号角,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经过他们的双手挽救生命。

    虽然采访结束了,但医生吴洪安、护士王长贵、司机童修斌、担架员苏铁男仍在岗位上坚守。为了守护生命,他们昼夜接力,随时等候下一次急救铃的召唤。

    记者手记:生命守护者

    近日,我跟随哈尔滨市120急救中心群力分站的急救车组,体验了他们与时间赛跑的8小时。一天里,我见证了他们为守护生命,与时间赛跑,在忙碌中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11时40分,吴洪安医生车组人员刚回站拿起饭盒,警铃突然划破宁静,几人立刻放下餐具冲向急救车。他们往返于群力家园、哈医大二院、平房区等地,直到下午2点仍未吃上一口饭。面馆里刚点的热面刚要动筷,新的调度指令就让他们再次出发。

    患者家住四楼,担架员小心翼翼地将患者抬到楼下,此时的担架员已是满头大汗、急救服被汗水浸透;转运路上,司机童修斌紧握方向盘,快速将患者安全送至医院。从低血糖患者到鼻出血居民、从卡喉老人到受伤群众,7个急救现场的奔波中,没人抱怨过一句辛苦。

    19时26分回到分站,他们才终于有空吃饭,此时的急救服留下了汗水浸湿又干的印子。

    当急救车呼啸而过,请主动避让。每一秒的畅通,都是对生命最有力的守护。

    记者 肖劲彪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